投资 >

减持新规立竿见影

2023-08-30 09:04:4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27日,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明确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

仅仅一天后,上市公司即行动起来。截至8月28日晚,已经有包括大智慧(601519.SH)、乾景园林(603778.SH)、金麒麟(603586.SH)等在内的13家上市公司官宣大股东终止减持。

根据中金公司测算,约半数上市公司不符合减持要求。叠加破发、破净、分红等限制因素,截至8月25日,大股东无法进行减持的上市公司可能超过2200家,涉及上市公司累计总市值超过32万亿元;若考虑仍有超过800家公司在上市未满3年期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无法进行减持,上述合计占上市公司比重超过60%,涉及上市公司累计总市值超过42万亿元。


(资料图)

受访人士认为,受减持新规限制,后续还将有大量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被迫终止减持计划。

限制减持行为的作用毋庸置疑,诸多市场人士亦给出积极评价。在资本市场研究人士看来,减持限制政策的出台能够让大股东“摆正心思”“回归正轨”——更多思考公司的发展模式和业务,壮大企业、回馈中小股东,让金融服务实体。

与此同时,一些担忧之声同样四起,尤其是科技类企业高管与部分市场化私募从业者。科技类企业高管为上市变难和破发、破净后再融资受限而焦虑,私募投资人则忧心后续减持受限股东范围扩大,由目前的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拓展至财务投资人,导致其退出渠道再度收窄。

超半数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受限

8月28日,东睦股份(600144.SH)、金能科技(603113.SH)、大智慧、永鼎股份(600105.SH)、哈森股份(603958.SH)、中源家居(603709.SH)、乾景园林、引力传媒(603958.SH)、金麒麟、铁流股份(603926.SH)、汇嘉时代(603101.SH)、剑桥科技(603083.SH)、中曼石油(603619.SH)13家上市公司官宣,控股股东终止减持。终止减持原因,则是根据证监会一天前新发布的减持新规,不符合减持要求。

按照减持新规,存在四类情形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这四类情形为:破发、破净、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

后两者针对分红,与证监会8月18日系列资本市场利好政策中的“强化分红导向”相一致。彼时,证监会强调,研究完善系统性长期性分红约束机制。通过引导经营性现金流稳定的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加强对低分红公司的信息披露约束等方式,让投资者更早、更多分享上市公司业绩红利。

此番证监会对分红力度不足的上市公司开出减持限制,在受访人士看来,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投资者赚钱效应,提振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大股东利益与中小股东利益的捆绑,稳定股市。

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而言,如果因为分红力度不足而减持受限,后续加大分红力度即可解除限制。更令其担忧的是,一旦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同样不可减持,而目前A股存在大量破发、破净公司。

“让人头疼的是,公司经营业绩增长良好,但股价却迟迟涨不起来。拿出真金白银回购股份,股价仍然没多少起色。”有上市公司高管无奈道。

尽管上市公司无奈,但减持限制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谓十足利好。

在前述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很多上市公司破发、破净,本质是其自身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不足。炒作拉高股价再高位离场,长此以往,资本市场乱象横生,投资者失去信心。而减持限制政策的出台则让大股东“摆正心思”“回归正轨”。

科技类企业及投资人忧心

在证监会8月27日开出的资本市场政策组合拳中,针对存在破发、破净公司的限制,除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受限,其再融资也将被适当限制。

证监会规定,再融资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

减持与再融资双重受限之下,一些正处于破发、破净状态的上市公司及私募投资人反应较为激烈。由于科技类企业破发、破净较为严重,且在IPO收紧之下目前上市难度较大,因而科技类企业及专注于科技投资的私募投资人更为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科技类企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焦虑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上市的公司,担心如果股价持续破发、破净,一方面自己没有减持机会,另一方面公司难以再融资,继而发展受限;另一类是有上市计划但尚未上市的公司,既担心上市后无法减持与再融资,又焦虑IPO收紧后上市无门,还忧心PE/VC在减持新规下投资积极性下降,后续寻找投资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私募投资人的焦虑则在于,目前针对破发、破净上市减持限制约束人的范围后续是否会扩大,会否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扩展至财务投资人。

“如果减持受限仅针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那么私募投资人只要不做控股股东,基本不受影响。但如果后续减持受限范围扩大到财务投资人,则意味着,一旦私募投资人所投企业上市后持续破发或破净,投资人将退出无门。”一位私募基金合伙人告诉记者。

“对于风投投资人来说,在投资时即判断企业上市后是否持续破发、破净,可谓天方夜谭。目前,港股融资规模非常有限,美股更是几无上市可能,科创板成为大多数科技类企业和投资机构的‘救命稻草’,但伴随IPO的收紧,科创板上市难度已经增大,这意味着投资机构的退出难度也相应加大。如果后续存在破发、破净情形公司减持的受限范围扩大到财务投资人,那么,私募投资人的退出渠道将再度大幅缩水。”另一私募投资人直言,“如果减持受限范围真的扩大到财务投资人,我就不投了,投资成本太高。现在,我也不会轻易投资,准备先观察一阵。”

科技类企业及其投资人或许不必过于焦虑,值得注意的是,在证监会8月18日出台的系列资本市场利好政策中,科技类企业被给予了特别关照。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证监会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加快研究论证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一揽子政策举措,相关文件将适时出台。总的思路是,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激发市场科技创新活力,助推科技企业做优做强,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具体政策举措则包括五点:一是建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提高审核注册效率,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二是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制度机制,优化实施程序,豁免短线交易,助力科技型企业吸引稳定人才。三是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融资环境,积极研究更多满足科技型企业需求的融资品种和方式,研究建立科创板、创业板储架发行制度。四是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技型企业综合运用各类支付工具实施重组。五是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债券融资,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支持新型基础设施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等发行科技创新领域REITs。

此外,积极支持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发展,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对优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简化登记备案,引导创投基金更多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编辑:朱益民)

标签:

相关阅读

减持新规立竿见影

投资

8月27日,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明确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

2023-08-30

国标《重要数据处理安全要求》征求意见:新

投资

作为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重点,重要数据监管又有了新动态。

2023-08-30

“苏拉”“海葵”双台风正向我国逼近

投资

目前第9号台风“苏拉”、第11号“海葵”都正在朝我国的方向移动。

2023-08-29

伊利,下一步怎么走?

投资

8月28日晚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营收662 0亿元,同比增长4 3%

2023-08-29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新的预期差是新

投资

8月28日,为期四天的“德邦证券2023年秋季经济与投资峰会”在深圳正式

2023-08-29

减持新规立竿见影

投资

8月27日,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明确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

2023-08-30

国标《重要数据处理安全要求》征求意见:新的蓝海呼之欲出,将对产业影响几何?

投资

作为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重点,重要数据监管又有了新动态。

2023-08-30

“苏拉”“海葵”双台风正向我国逼近

投资

目前第9号台风“苏拉”、第11号“海葵”都正在朝我国的方向移动。

2023-08-29

伊利,下一步怎么走?

投资

8月28日晚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营收662 0亿元,同比增长4 3%

2023-08-29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新的预期差是新的市场机遇

投资

8月28日,为期四天的“德邦证券2023年秋季经济与投资峰会”在深圳正式

2023-08-29

香港差估署:7月楼价指数按月跌1.1% 连跌三个月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29日,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显示,今年6月本港

2023-08-29

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净利大赚百亿,研发投入超同期净利润

投资

销量屡创新高之际,比亚迪业绩一路飘红。

2023-08-29

全球能源观察|供应警报仍未解除,欧洲天然气市场波动加剧

投资

欧洲天然气市场意外在夏季陷入持续动荡,在各种消息的刺激之下,犹如“

2023-08-29

大商所对黄大豆2号期货相关合约实施交易限额

投资

大商所发布通知,自2023年8月31日交易时(即8月30日夜盘交易小节时)起

2023-08-29

对话平安银行党委书记冀光恒:30年银行业老将如何执掌5.5万亿股份行?

投资

“我过去在银行业深耕了三十余年,可能有一点经验。”刚刚履新平安银行

2023-08-29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