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财经 >

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机遇与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机遇与挑战

许勤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全球疫情蔓延之际,对于“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国内外怀疑声音盛起,亟待有一个投资风险指数可以对标,评估突发性事件对于投资的影响,判断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政治风险自2015年推出,至今已有五年,是对广义的政治风险的考量。

通常而言,狭义的政治风险是因投资者所在东道国政治环境发生变化、政局不稳定、政策法规发生变化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而广义的政治风险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在内的复杂、多因素变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政治风险以政治、经济、社会、能源、与中国关系、环境六大维度39个指标为分析维度,对“一带一路”地区核心64个国家进行跟踪计算,得到的结论是,如果没有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一带一路”国家整体投资风险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投资的基本面是正常并逐渐优化的过程。

在评估时期(对应2018年度数据)的整体风险下降趋势原因:

全球经济复苏回暖。国际贸易增速明显回升,带动全球制造业和世界经济整体回暖,与中国的经济贸易联系增强;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保持相对高位。原油现货价格在2017年底再次上升至60美元以上,为“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能源出口贸易带来利好,提升了能源维度得分并促进经济整体增长;国际政治局势总体缓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得到响应和推广,使得政治维度和中国因素维度的得分增长,带动了整体得分的增长。

但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突发事件让我们看到“偶然性”和“必然性”、“变”与“不变”之间变迁速度在加快,风险已不能简单以二元分割法分割为“传统”与“非传统”,而是内涵“传统”与“非传统”因素兼有的特点。由此,对于风险与安全的研究,也会随着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及其广泛影响得到颠覆性发展。

“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之所以讲“机遇大于挑战”亦是以风险指数和评估结论为基础,同时考虑其他几大因素:

1.在无突发事件前,数据显示投资基本面良好并逐渐优化;

2.中国“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追求通过合作提供“能源安全”的地区乃至全球公共产品,同时保障自身及其他国家的国别能源安全,是回应沿线国家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渴求,;

3.中国“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是分享中国能源发展七十年的成果,以能源实力影响沿线国家脱贫致富,从追求“油气供应安全”到“能源-经济-环境”三者间的平衡安全,回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呼吁;

4.中国在可再生技术与生产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能协助“一带一路”国家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满足绝大多数沿线国家对新及可再生能的希冀。

综上所述, 我们评估"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机遇与挑战孰是孰非,应该以拨开"疫情"这片乌云见天日的视角和立意。乌云必将被由世界能源低碳大转型、地区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巨量需求及沿线国家摆脱能源贫穷这三股发展动能形成的阳光穿透。挑战与机遇这天秤倾向哪边,则不言而喻。

(本文根据嘉宾在人大国发院主办的“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暨人大国发院“一带一路”国别系列智库丛书发布会发言整理,已由嘉宾审核)

文稿来源:国发院国际合作部

微信编辑:涂成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caijing/3079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06921878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