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发布《“双减”明白卡》,总结了“双减”以来的成效——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这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迈出的坚实一步。几个月来的经验有哪些?未来如何走?
培训虚火大降温,齐抓共管显成效
“截至目前,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07%,‘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达100%;预收费监管基本实现全覆盖,监管总额超过130亿元;所有省份均已出台政府指导价标准,收费较出台之前平均下降四成以上;25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清理整治,不再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透露了这样一组最新数据。
显著的成效,得益于综合治理。
2021年6月,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随后,教育部牵头建立由中宣部、网信办、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文旅部、卫健委、应急管理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全国妇联等19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
19个部门的力量有多大?30多个配套文件,详细记录着一度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如何回归正轨。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指导各地制定实施好政府指导价政策;文化和旅游部对各地落实“双减”政策的做法和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摸底,印发通知对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管理相关工作进行部署……
全国各地打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组合拳”。例如,北京对寒假期间个别机构顶风作案组织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进行公开通报,并由执法部门启动行政处罚程序;辽宁省在全国率先会同发改、财政、体育、文旅等9个省直部门联合出台预收费资金监管政策,全面全额监管预收费资金。
隐形变异无处藏,治理瞄准重难点
尽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坦言,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等违规行为依然存在,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的问题,“巩固治理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
该负责人形象地用“上天入地穿马甲”概括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的几种情形:“上天”指以线上形式开展学科类培训;“入地”指在咖啡厅、居民楼等场所违规组织学科类培训;“穿马甲”则包括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实际上,早在2021年9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明确了7种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情形。半年多来,对于此类培训“露头就打”的治理决心愈坚。
记者发现,在《“双减”明白卡》上,“严查隐形变异”被明确列为2022年“双减”工作的一大重点。对此,该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健全隐形变异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用好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充分发挥教育责任督学作用,扩大社会监督员、网格监督员队伍,推动形成治理和监督合力。
目前,一些地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的问题也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
据悉,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工作重点。一是把握特点,区分非学科类培训与学科类培训的异同,加强研判,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理顺体制,建立由体育、文化、科技、人社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负责,教育部门统筹协调,发改、财政、民政、市场监管等其他综合部门共同履责的综合监管机制。三是明确规范,建立相应的价格、人员、材料等规范,完善准入制度,明确标准要求。四是抓住重点,首先加强非学科类治理的顶层设计、蓝图规划,其次对行业准入、价格调控、日常监管等重点问题逐个破解。
教育执法亮利刃,实践之上推立法
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执法”成为一个关键词。
今年2月,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司法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的意见》,这是第一次就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制定的专门文件。
《意见》明确,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履行政府管理校外培训事务的法定职责,市场监管、网信、公安、体育、文化和旅游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内,对涉及校外培训的问题进行单独或联合监管。这直接回应了过去认为教育部门没有执法权,不能执法、不敢执法;机构队伍不健全,没有机构、没有力量;能力水平不匹配,不懂执法、不会执法等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校外培训社会监督的队伍逐渐壮大。2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届校外培训社会监督人员拟聘任名单,共有100人员入选,每省份3名或4名,分别来自教育理论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媒体等不同领域。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实行三年一期,一期一聘,这也意味着这支力量将源源不断地壮大起来。
在执法工作广泛开展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立法”。《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此前回应了社会关切:“我们已经着手校外培训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启动了校外培训立法研究,正在研究理顺校外培训立法与现有法律、法规、政策的关系,对相关实践进行总结,对一些难题进行深入研判,对一些关键点进行实验探索,目前已初步明确了校外培训立法的框架体系、主要内容、重点问题。校外培训监管立法是校外培训监管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加快推进。”
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发布《双减明白卡》,总结了双减以来的成效——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
走进冬日的新疆工程学院校园,记者仿佛走进了一个冰雪大世界。这所新疆唯一拥有滑雪场的大学,果然名不虚传。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让新疆工
寒假以来,北京等地进一步加强了对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的监管。近日,某知名在线教育机构宣布,继关停义务教育阶段培训业务后,将进一步退出
在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超半数家长认为学生的寒假作业实现了减负,假期作业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虽然双减政策在寒假中得到了巩固,
未来非学科类培训是大势所趋,现在为您争取到最优惠价格,再不抓紧报名,价格还要涨。在北京市海淀区某美术培训机构内,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
为整体提高师范教育办学水平,为欠发达地区培养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近日,教育部决定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以下简称提质计划)。教育部
零距离一粒米的特殊旅行青年师生组队用另一种方式打开禾下乘凉梦在黑龙江,袁隆平先生的禾下乘凉梦,正在一群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以智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内蒙古大学申报的纪检监察(专业代码030108TK,法学)专业获批新增本科专业,
什么是蔬菜?为什么要吃蔬菜?蔬菜是怎么种出来的?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南京市蔬菜研究所的农艺师吴旭东正在给孩子们讲解蔬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