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调研发现,“双减”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家校共育指导能力等全面提升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学生在校时间的延长和课后服务时间的增加,导致教师工作强度明显增大,教研及照顾家庭时间大幅缩减,工作、专业发展和生活均面临较大压力。对实施“双减”政策后教师面临的新情况和更多付出,很多地区和学校尚缺乏有效的激励与保障措施。各级政府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并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盘活编内外教师资源,加强优质师资供给。随着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区生源大幅增长,但不少地区未能根据生师比标准对教师编制进行及时调整,导致很多中小学面临师资短缺困境。“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师资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建议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统筹机制,依据生源的实际变动情况对地市内教师编制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统筹调剂。同时,大力创新中小学教师用人机制,合法规范地使用劳动用工、劳务派遣、劳务用工、人事代理等编外用人方式,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扩大课后服务供给。一方面,引进优质的校外教育培训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校外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资格标准、费用标准及学校购买课后服务的比例标准,学校按规定择优选用,政府结算经费;或由政府统一审定,列出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清单,并统一购买服务,学校按需选择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特别是社区的公益性资源,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创新课后服务内容与提供方式。并且,可聘请部分有意愿和身体好的退休教师及有一定专长的家长、社会专业人士和青年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学校课后服务。
多方施策减轻教师心理负担,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着力切实减轻一线教师非必要的非教学任务,特别是减少非必要的汇报和检查材料,优化教学评比、考核和督查检查等安排,精简报表填写。二是加强教研组、年级组等教研活动,积极搭建教师专业研讨平台。三是针对教师在“双减”中遇到的专业发展新问题,及时提供有效的支持。如共同研讨设计课后服务活动的内容、形式,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与效果;开发、整合及应用有关课后服务设计与作业设计的资源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便捷共享;根据丰富课后活动主题内容的需求,开设科学探究、手工劳动、体育运动、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家校共育等专题培训。四是及时调整与合理安排教师工作和休息时间,为连续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提供轮休时间或弹性休假机会。
综合运用经济和管理措施,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指导各地研究出台配套政策举措,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引导公益捐赠,以及由政府统一限价、合理收取部分课后服务费用等方式,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经费保障。对于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应发放课时加激励的津补贴,并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情况作为年度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切实彰显对教师更多付出的褒奖。对课后服务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优评先和晋升职称。此外,应根据实际需要与条件,积极创新保障措施。目前,有一些地方试点实行教师“早晚餐延时”、教师孩子托管服务等,为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提供生活便利,缓解子女教育照护压力。对类似的创新举措,值得总结并及时推广。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调研发现,双减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家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工作划了重点,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来自教育一线的代表,我感到重任在肩。听了 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
在江西省吉安市庐陵新区,建校仅4年的滨江小学犹如一颗明珠闪耀在赣江之滨。走进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滨江小学,处处可以感受到悠久而辉煌的庐
北京青年报记者2月28日获悉,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新东方、学而思、作业帮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点检查,并对上述企业的虚假宣传行
2月28日,临沂大学开学第一天。在该校资源环境学院2020级地理、环境、人文地理专业本科班思政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玲把学习 给中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