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字教育为教育系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习效果、改进校园治理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为缓解供需矛盾、促进优质均衡、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精准施策的机会。加快教育信息化是弥补数字鸿沟、解决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公平发展、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途径。
一是把握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为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赋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赶上新时代信息化快速发展“这班快车”,用现代化手段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利用好教育信息化这一把“利剑”为民族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好服务,是民族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大任务。
近年,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紧跟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标,聚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与需求,实施了民族地区“智能教育试验区试验校”项目,建立了22个试验区、121所试验校,并在发达地区建立20所支持学校,探索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教育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远程直播教学,用“一块屏幕”改变边远民族地区学生的命运,推动区域教育公平。如何深度进行课堂上的革命?远程直播教学以其便利性、即时性、直观性,能够将优质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师智慧和学校文化等引入到边远、民族地区学校,破解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教师普遍教学胜任力不高、骨干师资不足、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等难题。“一块屏幕”打破时空阻隔,提供了边远、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策略的重要样本和案例,让教育城乡一体化、区域教育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成为现实,让民族地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
搭建教师线上交流平台,引领民族地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应用为王”,民族地区教师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是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关键一步。线上教师交流平台极大提升了民族地区教师信息化素养及教学能力,推动了教师主动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助力民族地区学校实现“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建立线上学校共同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线上平台,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增强民族地区师生自主性的有效途径。发展民族教育,硬件、软件的支撑是必要条件,沟通心灵、交流思想是关键。运用在线平台、数字化手段建设学校共同体,缩短了各民族师生的时空距离,增加了互动频率,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开阔民族地区师生视野、更新观念、增进文化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大有裨益。
线上学校共同体在折叠空间中,将各民族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调动视听等感觉通道,促进各民族师生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等多方面交往交流交融。聚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求,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辽宁等地区选取了20所优质学校作为支持学校帮扶民族地区,建立相对稳定的学校发展共同体机制,开展了同步研学活动。项目支持学校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协作辐射,发挥支持学校“孵化器”“助推器”和“领头雁”作用,实现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教学模式植入、文化制度融合、优质资源共享。
三是共享教育资源,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网络教研建立起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学校教研的空中通道,打破时空局限,拓宽教研途径,为教师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提供了机会。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是民族地区教师队伍教育胜任力提升的痛点问题。单纯的语言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部分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高频率的交流与日常化的应用。这就需要通过教研引领,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基于真实教育生态和教师成长困境,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教研活动,为民族地区教师交流表达提供了语言环境,提升了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四是以智慧课堂创新思政教育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智慧课堂极大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创新了思政教育方式,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感有形有效。思政教育长久以来面临着增强实效性的问题,应以切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润物细无声,浸润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化学反应。数字化资源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具有提供海量学习资源、身临其境激发情感体验等优势,能以更丰富的学习内容、更震撼的感染力、更精确的成效评价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红色资源教学案例分享活动,极大扩展了思政教育的范围、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方式。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但限于多种因素,这些红色资源应用到教学中的力度还不够。通过智慧课堂,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共同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模式、思政课教与学方式变革等问题,将思政课开在“长征路上”“英雄故居”“红色博物馆”。在生动的思政课智慧课堂上,师生不再受传统地域的限制,通过在线参观、视频展示、多人互动等方式,民族地区师生可以充分了解其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发达地区师生能够近距离感受民族地区的民俗与文化。
(作者系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4月16日,晴。距离吉林省临江市75公里的六道沟镇七道沟村,50岁的村民苟淑英和爱人忙活了一上午,把前些天拿回来的水稻种子,用药泡后晾干
近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第1号预警,提醒大学生警惕培训贷骗局。据悉,有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工作为由,诱导学生接受课程培训
当前,中国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字教育为教育系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习效果、改进校园治理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为缓解供需矛盾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地中小学进入线上课堂学习。各地各校通过加强教学设计、作业管理等工作,规范规整教学课程,高质量开展空中课
4月16日,晴。距离吉林省临江市75公里的六道沟镇七道沟村,50岁的村民苟淑英和爱人忙活了一上午,把前些天拿回来的水稻种子,用药泡后晾干
近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第1号预警,提醒大学生警惕培训贷骗局。据悉,有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工作为由,诱导学生接受课程培训
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影响,我国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普职分流政策,受到了越
2016年移动直播兴起,电商平台开始尝试电商与直播结合,开启了直播导购模式。短短5年时间,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2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家学习,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增长。疫情背景下,如何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则,防止孩子网络沉迷?现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