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走进非遗文献馆,感受京津冀运河文化。记者 常鸣/摄
京津冀文化精品展览亮相非遗文献馆
非遗传承,焕新活力。非遗文献馆位于北京城市图书馆一层东南侧,是全国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以“非遗文献”和“北京地方文献”为特色,利用文献可视化技术,结合主题展览、沉浸阅读、互动体验等形式,营造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主题氛围。馆内收录的非遗文献覆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领域、各级别、各地区、各民族,典丰文胜。
今年适逢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非遗文献馆这次特别推出“应运而生,典亮非遗——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览结合馆藏非遗文献,以大运河为线,从口头传说、节庆民俗、表演艺术、中医武术、传统技艺五个方面深入挖掘京津冀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与个性,彰显三地地脉相连、水脉相接、人脉相亲、文脉相通的深厚历史底蕴。
当您走进展厅仿佛步入蜿蜒的河道,京津冀非遗精品在“运河”两岸依次映入眼帘。从武术到针灸再到庙会花会灯会,从京剧评剧到河北梆子再到皮影戏,多种艺术形式可观赏、可触摸、可互动。在展览中,近800幅首图珍藏的民国老戏单串联起视听动态表现,“燕京八绝”精彩呈现,为展览增添几分意外惊喜。
目前,此馆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为主旨,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提供北京地方文献资源阅览。环绕式设计的“燕都印记”展示区,将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八百七十余年建都史浓缩在数字长卷中,读者可“一眼千年”阅尽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此外,馆内还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决策部门提供信息、工具和交流平台,是首都图书馆助力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城市智库”服务主阵地。
而“非遗零距离”作为馆内的品牌活动,以讲座、展演、体验课等形式,拉近读者与非遗项目的距离,为非遗传承提供人人可参与的活动平台。
古籍文献馆助千年雅韵跃然“纸上”
有册有典,文脉赓续。位于西山体二层的古籍文献馆秉承“保护、传承、创新”的建设理念,打造集古籍收藏、阅览、展示、体验、阅读推广于一体的主题场馆。这里装饰风格典雅素净,纸墨与樟木书柜的芳香迎面而来,读者在此翻阅历史长卷,可沉浸体验古韵新生。此次开放的服务空间有历史文献阅览、中华经典传习所、研讨室与白河驿。
历史文献阅览位于古籍文献馆南部,《中华再造善本》《永乐大典》等新印古籍和古籍类工具书、专题图书以及各类古籍数据库资源供读者在馆阅览。阅览室配置仿明式家具营造古人书房景致,让读者代入式体会古人读书时的雅趣。
中华经典传习所推出“纸上千年”智慧展陈,以中国古代书籍发展史为时间轴,从书之源、书之盛、书之藏、书之修等角度,融合传统展示形式和AR、VR等数字交互方式,全面呈现古籍起源、兴盛和收藏的悠久历史,生动展示古籍修复知识和技艺。中华经典传习所内还设有传统文化教室、修复材料展示区、古籍修复体验区、休闲阅览区,读者可参与古籍修复体验、经典典籍精读等特色活动。
“芸林雅集”和“经典传承”是古籍馆的常设品牌活动,不仅带领读者多角度沉浸式体验古籍诞生的历史进程和以古籍为核心所衍生出的阅读文化,还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开展了专题导读活动。
此外,古籍文献馆还策划有“日下晒书”“芸林雅集”“经典传承”等活动,将定期开展古籍修复技艺体验等活动。
来艺术文献馆感受“看得见”的声音
听见艺术,以美育人。位于东山体二层的艺术文献馆兼具各类艺术形式,融文献阅览、展览展示、艺术体验、艺术创作、沙龙活动、美育普及于一体,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专业声音场域和极致视听体验,是活化馆藏、开展社会美育的公共文化新阵地。
艺术文献馆内设有黑胶殿堂、艺术沙龙、北京声音馆、艺术文献阅览等区域,馆藏资源以黑胶唱片为主要特色,同时配有艺术理论、美术设计、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和影视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的图书资源,其中不乏图册、画集、摄影集等大开本典藏级图书。
黑胶殿堂是艺术文献馆中的宝藏之地,主展墙展示着1903年至1964年以“北京的旋律”为主题的72张馆藏珍品老唱片。中间位置的十张唱片,是由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出版的专题系列唱片《北京的旋律》,读者可通过手机扫码线上聆听。读者还可在线上、线下预约6台高端黑胶唱机,现场选听千张现代黑胶唱片的内容。
艺术沙龙区域的C位当属施坦威B211 spirio|r钢琴及专业扩声系统,其凭借自动演奏、记忆音乐家演奏不同版本、百分百还原现场等技能,加持各方艺术家开展丰富的音乐鉴赏活动。多媒体数字区为音乐发烧友提供248万余条数字资源、典藏级音像文献、高品质发烧碟以及黑胶数字资源、Hi-Res高品质数字资源。
其北京声音馆通过文化艺术展览,让声音以“看得见”的形式传播,同时打造了“声游北京”首个北京声音数字资源平台,独家上线北京民歌,将北京传统音乐全新采录,覆盖戏曲曲艺、宫廷音乐、歌曲、环境音、新闻音等多种声音作品,将馆藏实体文献活化,以数字化方式展现北京文化。
艺术文献馆还创设了“城市音乐荟”“艺术与生活”等活动品牌,荟聚艺术名家,引领大家走进高雅艺术殿堂,让艺术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次非遗文献馆/地方文献馆、古籍文献馆和艺术文献馆的集中开放,为城市图书馆增添了更多的艺术质感、文化内涵与沉浸体验。据了解,北京城市图书馆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和非遗文献馆/地方文献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的10:00至20:00。
标签:
 6月12日,2024全国绿色智能家居消费节线上平台开通仪式暨以旧换新 绿色升级富安居年中焕新消费季启动会在广西南宁富安居举行。&emsp
日前,第三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碳路逐峰·绿新双驱——气候投融资赋能绿色低碳未来,聚焦
摄影 林峰  近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110千伏望坛输变电工程、110千伏金盏变电站扩建工程、110千伏长阳输变电工程等8项重点电网
近期,房地产政策频出。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2024年5月20日,全国已有超60城推出住房以旧换新措施。  总体来说,以旧换新有三
日前,第二届装配化装修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上海装配化装修产业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上海举办,本届论坛由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指导,旨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预计到今天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京水量将达100亿立方米。自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
 6月12日,2024全国绿色智能家居消费节线上平台开通仪式暨以旧换新 绿色升级富安居年中焕新消费季启动会在广西南宁富安居举行。&emsp
日前,市住建委发布《2024年北京市住房发展年度计划》。今年计划供应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用地200公顷,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约600万平方米
日前,第三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碳路逐峰·绿新双驱——气候投融资赋能绿色低碳未来,聚焦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