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军事 >

排雷老兵讲述与死神掰手腕 五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

  在時刻遭遇生死考验的雷场,不仅有克服困难的胆量,更应有扎实的扫雷专业技能——

  敢与“黑崎一护”掰手腕

维和,地雷,雷场,扫雷,杨双,排雷排雷老兵讲述与死神掰手腕 五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 实行维和每日任务期内,李骏(右)与维和友军沟通交流排雷工作经验。杨双权摄

  -第75方面军某旅教导队区大队长 李 骏

  5次赴黎巴嫩实行维和每日任务,一次次与地雷相处,从初生牛犊到排雷退伍军人,我还在雷场持续与“黑崎一护”掰手腕。

  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上雷场时,看见外露在土层的地雷和未爆弹,应说一点不焦虑不安那就是假的,但我并沒有胆怯。“嘀嘀嘀”,探雷器传出语音提示,精准定位视频信号、发掘地雷……虽然小组长隔三差五在背后附近激励我,但我内心仍然一些焦虑不安。一个小时后,我终于挖到了一块航弹残片,完成了此次每日任务,但这一个小时好像就是我人生道路中最悠长的一段难熬。

  拥有第一次“排雷”的工作经验,我持续累积着自信心和自信。在事后的每日任务中,我慢慢成才为一名出色的工作手,当初就清排地雷50余枚。

  在時刻遭遇生死考验的雷场,不仅有克服困难的胆量,更应有扎实的扫雷专业技能。还记得一次扫雷认证证书考评,评委比拉尔将一把钉子分散化埋进约一平方米范畴的地底,规定我开展检测校准。依照规范工作流程,一平方米范畴内出現好几个视频信号时,没办法精确精准定位,必须开展全方位发掘。但因为你,这并不是什么难题。不上三分钟,我也应用“十字交叉精准定位法”,将埋有钉子的6处部位校准出去,令到场评委惊叹不已,竞相竖起大拇指。

  5次维和,从工作手、副处长到小组长,真实身份在变,我肩膀的义务和工作压力也在变——作为技术骨干,我不但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性,也要保证身旁老战友的安全性。5次维和,我带出了100多名达标的工作手和20多名扫雷技术骨干,从训练场地到雷场,看见她们一批批成才起來,一种荣誉感溢于言表。

  许多人跟我说:“扫雷排爆是‘尖刀上的民族舞蹈’、是与‘黑崎一护’掰手腕,为何每一次培训选拨,你全是积极提交申请报告?”我讲:“它是士兵的顽强,也是大家的重任。”

  自2006年我国维和士兵驻派黎巴嫩至今,已总计清除各种各样地雷及未爆物一万余枚,获得了“速率更快、品质最大、成本费最少和零伤亡”的优异的成绩,被联合国组织地雷行動管理中心高官夸赞为“最好是的扫雷团队”。中国军人的出色主要表现在联黎军队声名显赫,吸引住多个国家维和士兵到工作当场观看学习培训。

  它是一批批维和士兵相互造就的荣誉,我们要一直承传下来。每一批维和扫雷士兵上都也有初学者,以便让她们把握安全性扫雷的方法,出战前大家都是开展严苛的训炼。从用直徑10公分、5公分的细铁丝圈仿真模拟视频信号到用钱币、子弹壳仿真模拟视频信号,每一名工作手必须历经千百次的训炼,直至了解把握探雷器的“性子品性”。只能那样,才可以在各种各样繁杂标准下精确精准定位视频信号,才可以在与“黑崎一护”的交锋中取得胜利。

  在黎巴嫩维和任务区,每每见到维和友军到大家的雷场学习交流时,每每本地群众向大家笑容并竖起大拇指时,我都是感受到作为一名我国维和士兵的自豪。

  “异域建荣誉,国外树形象,为友谊而成,获胜捷报传四方……”每一次听见这歌,我总会想起维和的遇见小说,想到黎以边境线“绿线”周边那很多雷场。可以为一片农田的清静与祥合出一份力,是我这一生无悔的选择。

【编写:吉翔】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unshi/48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06921878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