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龙835对QC4
随着智能手机屏幕尺寸加大,分辨率越来越高,以及处理器速度的加快,迫使电池的容量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随着电池容量的提高,如果还采用传统的5V USB充电器来对电池进行充电,显然时间效率无法满足要求,这一矛盾催生了智能手机快速充电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为了突破充电技术的瓶颈,高通、华为在快充技术进行了大量投入,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下面通过我们梳理快充技术的前世今生,看看高通和华为在快充技术方面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一、前快充时代
提高充电器输出功率有两种方式即:增大充电电流或提高输出电压。
两种方式的实现都存在各自的困难,增大充电电流虽然比较容易实现,但增大电流意味着传输过程中能量损耗增大,一定程度抵消了充电器提高的输出功率;提高输出电压实现难度大,不但要控制充电器输出电压,还要做到兼容支持快速充电手机和普通手机。
早在2012年Nexus 4发布时,我们在它身上就看到高通给出的快充(Quick Charge,QC1.0)方案的影子,它能将手机电池可以承受的输入电流调高,使得损耗大幅度降低,并且它还能使手机充电电源输入电流的范围有小范围提升,从100mA到 2000mA,比传统充电方式快40%,虽然现在看来这个充电电流很小,但是在当时来说是一个显著的进步。
二、快充时代
1、高通
QC2.0技术是在QC1.0基础上的改进,提供了5V、9V、12V三种电压,通过提高电压的方式,让充电器能提供更多的电量给手机,充电速度可比传统充电方式加快75%,同时引入了一系列兼容配件,包括墙壁适配器、车载适配器以及移动电源等。采用QC2.0的处理器包括骁龙200、400、410等,QC2.0适配的机型包括摩托罗拉Moto X(2014)、摩托罗拉Droid Turbo、Google Nexus 6、三星Galaxy Note 4、三星Galaxy Note Edge、索尼Xperia Z3、索尼Z3 Tablet Compact、小米手机4等。
2015年9月高通在香港推出QC3.0,提供3.6~20V/3A的功率,首次采用电压智能协商(INOV)算法,通过手机与充电器的协商,让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以0.2V的台阶升降,配合相应的算法可以实现充电效率的优化,充电速度是传统充电方式的四倍,是QC1.0的两倍,比QC2.0充电速度高38%。搭载QC3.0的处理器包括骁龙820、骁龙620、骁龙618、骁龙617和骁龙430,适配的机型包括小米5 、LG G5、惠普Elite x3 (骁龙820)、HTC One A9等。
2016年11月高通推出了QC4.0,提供了5V和9V两档电压,在5V电压下可提供最大5.6A的电流,在9V的电压下,可提供最大3A的电流,最大可提供28W的功率,QC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能实现名副其实的快充。与Quick Charge 3.0相比,用户可享受到高达20%的充电速度提升,以及高达30%的效率提升,QC4.0还集成了对USB Type-C和USB-PD的支持,使得业界最受欢迎的充电解决方案可广泛的适用于各种连接线和适配器。其中,高通用“5 FOR 5”来形容QC4.0,这项技术能在充电5分钟的的情况下,让用户使用5个小时(电池容量:2750mAh),它可以在15分钟内,将一个电池容量为2750mAh的设备充至50%的电量。骁龙835对QC4.0进行了首发,索尼Xperia XZ Premium、三星S8、小米6都搭载了骁龙835处理器,但三者均不支持QC4.0,努比亚发布的旗舰机努比亚Z17,这款手机是最早支持QC4.0充电的发烧手机之一。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keji/2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