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科技 >

一种基于热管-翅片

导读: 动力电池热管理不仅影响系统效率、充放电能力,而且事关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尤其“热失控”危害更甚。为此,针对大功率动力电池箱,提出一种基于热管-翅片-集热板组合,并结合加热器件、低功耗电控风扇及其智能控制算法的热管理系统。通过有限元计算模拟和实际充放电试验,验证了该热管理系统性能。以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例,计算与测试结果表明,1C高强度连续充放电情况能将电池组温升控制在15℃以内、风扇调速温差控制在2℃以内,严重故障时仍能将电池温度降至安全温度。此外,采用预热片对电池组预热,实现了电池组冷启动功能。该系统能有效解决过热、过冷情况下的电池组热管理问题。

引言

动力电池是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等超大功率交通工具的核心之一,起到功率补充与储能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电压电流高、输出功率大,因而对热管理的要求更高。

传统风冷技术基于气-固热交换理论,虽然成本低廉,但其基于空气与电池壁的对流换热,散热能力有限,难以适应电池“热失控”情况下的散热需求。传统液冷技术依靠液体工质来散热或加热,存在控制惰性明显、容易漏液堵塞、重量大的不足。固体相变技术基于相变储能理论实现散热或加热,其控制难度大、绝缘性能差、技术不成熟。油类浸泡方式虽有良好绝缘特性、高比热容的特点,但控制惰性更大、控制精确性差、密封要求严格。半导体等制冷元件用于动力电池散热存在功耗过大、电气复杂等问题。因此,上述热管理方案均无法满足大功率动力电池对导热量、导热速率、体积质量的更高要求。

热管又称热导管或超导管,是一种传热性极好的人工构件,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热管的蒸发段受热时毛细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在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由于毛细力造成的虹吸作用这一特点,使热管可在非重力方向传热。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可满足不同平面的均温需求。

基于此,针对快速传热这一关键需求,并针对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等超大功率交通工具及其动力电池系统的空间特性、热特性、电气特性,本文以热管导热技术为基础,通过有限元计算辅助设计,提出一种新的热管-翅片-集热板组合散热方案。并结合加热器件、低功耗电控风扇及其智能控制策略,设计出新型有轨电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基于ANSYS仿真与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模块样机进行了验证。

电化学热场耦合计算

物理模型建立

热场模型建立的关键是电化学部分传热与能量守恒方程:

一种基于热管-翅片

一种基于热管-翅片

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实验所用50A·h电池的等效导热系数:λx=43.47W/(m·K),λy=λz=57.25W/(m·K),等效比热容Cp=1343.9J/(kg·K)。

建立生热模型后,还要考虑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等边界条件。热辐射主要发生在电池表面,用Srefan-Boltzmann定量表示:

一种基于热管-翅片

有限元计算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keji/3920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06921878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