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大脑模型解读21世纪新科技之间的关系

网状模型是互联网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模型,为防止通信系统在核战争中被彻底摧毁,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开始构建阿帕网,将美国四个研究机构的四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互联网就此诞生。无论从互联网的起源还是从其名称看,网状结构是其核心特征。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学术定义中也这样描述,“互联网是指将世界范围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在一起的网际网络”。但21世纪以来,随着各种前沿科技概念和相关应用技术的大量出现,互联网结构模型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构建互联网大脑模型

随着社交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前沿科技的出现,可以发现这些新技术的产生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们的出现也使得整个科技生态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脑特征。由此我们提出,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互联网逐步从网状结构演化成为类脑架构。

互联网大脑模型解读21世纪新科技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大脑模型图 作者/供图

互联网大脑模型(如图所示),是互联网大脑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类脑复杂巨系统架构。互联网大脑具备不断成熟的类脑视觉、听觉、躯体感觉、运动神经系统、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互联网大脑通过类脑神经元网络(大社交网络)将社会各要素(包括但不仅限于人、人工智能系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自然各要素(包括但不仅限于河流、山脉、动物、植物、太空)链接起来,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互联网大脑在云群体智慧和云机器智能的驱动下,通过云反射弧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决策、反馈和改造。

根据互联网大脑模型可以这样解读21世纪新科技之间的关系,云计算对应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萌芽;物联网对应感觉神经系统的萌芽;云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3D打印对应运动神经系统的萌芽;社交网络对应类脑神经元网络的萌芽;移动通信、光纤技术、卫星通信对应神经纤维的进化;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与互联网大脑模型结合的产物,谷歌大脑、百度大脑、阿里大脑等企业级“大脑”系统的形成是科技公司为了适应互联网架构的新变化,不断将自己的核心业务与互联网类脑结构结合的产物。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keji/504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06921878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