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总是错失独角兽,上海本地互联网企业怎么这么不能打
1
在互联网行业中,提起上海,总是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国内金融中心与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级的贸易结算中心,上海在互联网产业上,却始终给人一种在移动柜互联网时代落后的感觉。
这种感觉,在前几年TMD崛起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很多人都在反思,为什么上海没有诞生BAT,为什么上海总是错失独角兽,上海本地互联网企业怎么这么不能打。
大家找到了很多可能的原因,是不是上海的环境过于保守,是不是上海的工业包袱太重,是不是上海只注重金融,甚至是不是上海人不爱加班奋斗?
是不是时代抛弃了上海?
得承认的是,在BAT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早期,上海除了少数几个游戏企业外,顶级互联网企业并不多,更多的是顶级机构的分支机构。
但这并不是上海所谓【错过BAT】的核心原因。
我最早是做金融,后来做互联网风控,工作地不是杭州就是上海,在我看来,上海在ToC年代失声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2020年之前的互联网浪潮,是ToC的,是消费互联网,主要核心是面对个体消费者,玩儿流量生意,这需要的是更小的包袱,更激进的策略,加速快跑。
而上海的核心特点和竞争力,是优秀的贸易政策,高效的金融清结算,以及灵活的工业扶持策略,这一切在ToC浪潮下,不可谓不强,也不可谓不务实,但确实是没有声量。
泡沫年代,谁嗓门大谁就看起来强。
谁会讲故事,谁就看起来耀眼。
而上海的互联网,从来不相信故事。
2
在我看来,下一个时代,产业互联网与新基建的年代,上海即将迎来更好的未来。
回顾近30年的互联网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现在流行的互联网公司,本质做的都是消费互联网,是服务于个人用户的C端产品。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keji/5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