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半连接队列和全连队列满了会发生什么?又该如何应对?
原标题:TCP 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满了会发生什么?又该如何应对?前言
网上许多博客针对增大 TCP 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的方式如下:增大 TCP 半连接队列方式是增大 tcp_max_syn_backlog;增大 TCP 全连接队列方式是增大 listen 函数中的 backlog;
这里先跟大家说下, 上面的方式都是不准确的。
“你怎么知道不准确?”
很简单呀,因为我做了实验和看了 TCP 协议栈的内核源码,发现要增大这两个队列长度,不是简简单单增大某一个参数就可以的。
接下来,就会以 实战 + 源码分析,带大家解密 TCP 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
“源码分析,那不是劝退吗?我们搞 Java 的看不懂呀”
放心,本文的源码分析不会涉及很深的知识,因为都被我删减了,你只需要会条件判断语句 if、左移右移操作符、加减法等基本语法,就可以看懂。
另外,不仅有源码分析,还会介绍 Linux 排查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的命令。
“哦?似乎很有看头,那我姑且看一下吧!”
行,没有被劝退的小伙伴,值得鼓励,下面这图是本文的提纲:
本文提纲正文
什么是 TCP 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
在 TCP 三次握手的时候,Linux 内核会维护两个队列,分别是:半连接队列,也称 SYN 队列;全连接队列,也称 accepet 队列;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发起的 SYN 请求后, 内核会把该连接存储到半连接队列,并向客户端响应 SYN+ACK,接着客户端会返回 ACK,服务端收到第三次握手的 ACK 后, 内核会把连接从半连接队列移除,然后创建新的完全的连接,并将其添加到 accept 队列,等待进程调用 accept 函数时把连接取出来。
半连接队列与全连接队列
不管是半连接队列还是全连接队列,都有最大长度限制,超过限制时,内核会直接丢弃,或返回 RST 包。
实战 - TCP 全连接队列溢出
如何知道应用程序的 TCP 全连接队列大小?
在服务端可以使用 ss命令,来查看 TCP 全连接队列的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 ss命令获取的 Recv-Q/Send-Q在「LISTEN 状态」和「非 LISTEN 状态」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从下面的内核代码可以看出区别:
在「LISTEN 状态」时,Recv-Q/Send-Q表示的含义如下: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keji/6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