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让同学们“给三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希望三年后,可以顺利地完成学业,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勇敢的面对,未来加油!”“我只是想以最美的姿态奔向我的爱,我的梦,我的未来。”“能力强一点,技能多一项,身体好一点。”……饱含青春气息的话语写入2017年《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2017年步入大学时,马克思主义学院让同学们“给三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2020年,这封来自三年前自己的信,又回到了各自手中。写这封信,不仅是为了制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在内心做一个标记:“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获得新角色的认同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思政第一课就引导大学生要如何认识大学新生活、规划学习新目标、定位未来新方向。
来自电商1732班钟靓婷说:“当时以为老师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真的帮我们保存到毕业,还寄给了我们,那天我收到学校寄回的信件,思绪一下子就回到当年自己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这封信我会好好的保存!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的用心!” “我差点忘记这封信的存在了,拿到它的时候甚至有点不敢拆开看,记不得当时对自己有什么期许与规划,不知道现在的我有没有让三年前的自己失望。”吴惠琴同学这样描述收信那刻的心情。
“每封信都承载着同学们的心声,虽然有的字数不多,但看到同学们一笔一画庄重神圣,装着对未来的期许,我真的很感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老师郑秋鸾回忆起三年前的思政课历历在目,“当时我们给新生们抛出两个问题——你能给学校带来什么?你希望三年后能从学校带走什么?大学三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个人的发展,我们不仅仅要讲授一个个别人的大学是怎样过的,更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索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盛文表示:“三年里有同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有同学还有一些目标没有实现,希望大家能用这封信检阅一下自己的成长与得失,成功的同学不要骄傲,要将过去取得的成绩清零;离目标还有距离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未来的路还长,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要继续努力奔跑。” 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员聚集,学院做出2020届毕业生不返校的安排,通过云端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和毕业手续,线上举行毕业典礼,学生行李物品也一并由老师代为整理后寄回,《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把梦想与希望寄托在文字上,并郑重地装入信封,由思政教师交给辅导员,随包裹一齐寄给毕业生,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2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