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六一”很特别,一场广州史上唯一“线上“云”赏“偶”讲
这个“六一”很特别,一场广州史上唯一“线上”“云”赏“偶”讲《美意延年——齐白石的艺术世界》将在广州艺术博物院的直播平台开播,时间是6月1日下午2点。主办方将与广州全体小朋友一起了解齐白石从乡间木匠到艺术巨匠的人生经历,探索这位诗书画印全能大家的艺术风貌,度过一个快乐的“国际儿童节”。今天,彩排录播全面完成。本次活动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和越秀区环市路小学联合主办。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还特邀国家一级演员、木偶艺术家崔克勤在线普及木偶基本知识。
了解勤奋努力的齐白石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最负盛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擅画花木、禽鸟、水族、蔬果、草虫、山水、人物等各个门类,画法以写意为主,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将民间艺术的色彩与造型方式融入文人画之中,色彩浓烈烂漫,造型简练生动,笔墨稚拙纯真。齐白石的作品雅俗共赏,不仅深受社会大众的欢迎,也深受专业人士的喜爱。齐白石勤奋努力的励志故事,是书画界的典型。
纵观齐白石的一生,学画过程很艰辛,但他在书画上勤奋钻研,遍临名家,虽然也有过很多名师的指点,但这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的白石虾,惟妙惟肖,形神兼备,但并不是偶然形成的。齐白石在家养虾,每天观察虾的游动,嬉戏,捕食,把这些动态刻画下来,并进行深入研究。他的这种勤奋刻苦、细心认真的态度被后人称赞不已,也特别值得小朋友们学习。
认识奇妙有趣的仗头木偶
这里要提一下,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 "源于汉,兴于唐"。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广东木偶戏的种类很多,计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造型精雕细刻,神采各异,传神逼真,栩栩如生。各种木偶戏各自分布在省内粤语、潮语、客家话、雷州话等文言区,各个种类的木偶雕刻制作、操纵技艺以及艺术风格,彼此有异,丰富多彩,均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艺术。
对话人见人爱的白石爷爷
杖头木偶“小白”和“小石”在展厅与齐白石相遇,欣赏齐白石各个不同题材的作品。六副作品分别是行书代表作《甑屋》、人物画《上学图》、山水画《秋水鸬鹚》、水族画《鱼虾负剑》、印章“一息尚存书要读”和《岁朝图》。“小白”和“小石”互动对话,化身讲解员,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甑屋》讲述齐白石出身在贫困人家,但是却靠着后天的努力与机遇,用自己卖字画所得可换柴米养家糊口,用他手中的笔墨纸砚创造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成为了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人物画《上学图》用简笔便勾勒出一老一少两个人物,老爷爷身穿宽松的长袍,戴着黑帽,小朋友右手拿书,左手抹眼泪。
作品背后还有个感人的故事,齐白石曾经回忆他小时候上学的情景:“每天清早,祖父送我上学,傍晚又接我回家。别看这三里来地的路程,不算太远,走的却尽是些黄泥路,平常日子并不算什么,逢到雨季,可难走的很哪!黄泥是挺滑的,满地是泥泞,一不小心,就得跌倒下去。有时泥塘深了,就把我背了起来,低了头直往前走累的他喘不过气来。他老人家是已六十开外的人,真是难为他的。”齐白石笔下的山水画,那是为了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齐白石40岁之前没出过远门,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花了八年时间进行五次远游。他边看边学,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秋水鸬鹚》作品中的鸬鹚在潜水捕鱼,生动可爱,充满情趣。堤岸还有摇曳的垂柳,远处还有几间房子,错落参差,一位老爷爷拄拐杖过桥,好一幅充满生活气息、自由惬意的美景。水族画《鱼虾负剑》,讲述白石对虾的热爱和童年时光中的乐趣与记忆。齐白石的童年是在湖南湘潭的乡村中度过的。那里山清水秀,到处都有禾田、水塘。齐白石从小就在家附近的“星斗塘”玩耍、观鱼、逗虾,与水中小动物亲密接触。印章“一息尚存书要读”体现了齐白石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黄丹彤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王维宣 黄丹彤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张宇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4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