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编造虚假信息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广州白云警方6月1日通报:关于刘某(微博名:@小岛里的大海)故意编造谎言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事,经警方进一步调查核实,查明刘某故意编造虚假信息,通过注册微博、微信账号方式冒用其他家长身份恶意散布传播,并雇请人员进行网络炒作,从而达到迫使学校开除涉事老师、索要赔偿等目的。
在一个盛行“浅阅读”的时代里,互联网上的纷乱信息乱花渐欲迷人眼;儿童节即将到来,无中生有的“学生被体罚吐血”迅速地成为舆论焦点,触动了公众关于师生关系、教育公平、师德师风的敏感神经,也利用了老百姓对孩子们的朴素情感。
学生违反学生管理纪律,涉事教师以班规为由让5名违纪学生跑10圈;学校已经于2019年12月12日暂停涉事老师班主任职务,并对其进行全校通报批评、免去其品德学科科组长职务等处理。涉事老师已经为角色失范付出了代价;当事学生家长“旧事重提”并通过网络炒作来“小事闹大”,有何动机?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孩子们得到了万千宠爱;“心肝宝贝”被老师规训和惩罚,少数“护犊情深”的家长,就将涉事老师当成对手甚至敌人。虽然学校已经对涉事老师进行了处理,但当事学生家长却认为”还不够”;觉得利益、权利和尊严受到侵犯的学生家长,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想要“出气”。他没有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渠道来表达诉求,而是通过网络炒作来剑走偏锋。
不论是虚构情节来赢得公众的同情心,还是用化妆品和水来伪造血迹,抑或捏造教师受贿的事实以迎合一些网友的“阴暗想象”,深谙互联网传播之道和大众心理的当事学生家长,迅速地塑造了一位“不良老师”的形象。只不过,背离了真诚、真实这一根本,网络炒作终究有露出“马脚”的一刻。
网络炒作不仅损伤了教师的声誉与社会认同,也耗费了公共资源,造成公共舆论场域的“一地鸡毛“。觉得自己有理就恣意放纵,“有理就任性”;为了目标正义就忽略和漠视程序正义,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哪怕弄虚作假、移花接木也在所不惜;缺乏规则意识和边界精神的当事学生家长,不懂得再合理的诉求也要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解决,没有给“快意恩仇”戴上紧箍咒,导致他们“有诉求就过激,一过激就违法”。
面对教师的角色失范,家长们并非没有表达诉求的渠道;滥用网络炒作的武器,难免会得不偿失。而警方及时出手,把清晰的结果呈现在大众面前,也再一次证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谁,故意编造虚假信息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4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