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你就直接告诉我你办得了办不了我这个案子,办不到你就直
“法官,你就直接告诉我你办得了办不了我这个案子,办不到你就直接说……”这是小刘法官初到执行局第一次接待当事人听到的第一句话,尴尬之余,小刘暗下决心一定要成功化解这起“亲情纠纷”。
据了解,这起纠纷的当事人是亲兄弟。年近70的哥哥林甲在7年前修建铁路征地时将弟弟林乙的征收补偿款6万多元占为己有。林乙夫妇和孩子外出打工回来发现后找林甲索要未果,一纸诉状将林甲诉至法院。兄弟俩至此心生芥蒂,即便法院一审、二审主持调解也丝毫不让,直至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哥哥林甲也不愿将征收款返还弟弟林乙。
执行过程中,哥哥不仅没有主动履行返还义务,还在执行期间将自己名下的商品林售卖款存入长子林小甲个人账户内,并声称这是补偿儿子在安葬二人父亲老林时垫付的费用。一场简单的土地纠纷引发了亲人三代的“恩怨纠葛”,甚至在首次执行时发生了让兄弟二人在当地遭受笑话的事,即将林甲喂养的价值1.8万余元的猪和牛现场变卖并兑现给林乙。
事后,林甲身体不好未被采取拘留措施且在村里自在生活,林乙的妻子汪某因为剩余款项没有执行到位,遂多次到当地政府和上级法院反映、上访,对法院和法官也不再像申请执行时那般信任,除了向小刘说出的前述一番话,还说“如果你们执行不到,我一农民家里没田没地,明天收拾好被子,走到哪里算哪里……”
为了化解这一持续多年的纠纷,法院也曾试图从追究拒执罪角度寻找突破口,并已着手调查收集材料。小刘接手这一案件时,审委会刚好就追究林甲拒执罪进行讨论,初次接触执行业务的小刘显得一脸茫然。直到带着审委会讨论结论前往村里补查调查资料并与林甲妻子和林乙夫妇首次促膝接触交谈后,小刘才顿然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小刘心想“如果这起纠纷不是发生在俩亲兄弟之间,那也不会纠缠这么多年,既然是发生在亲兄弟之间,必然少不了情。从亲情入手,必然能够破解这起伴有兄弟、父子、叔侄、妯娌等亲情关系的纠纷”。于是,小刘暗自放弃拒执罪的方向,朝着亲情感化的方向展开。
第二次前往村里调查是在一个干冷的冬天,在村委会,小刘法官与同事小石分工合作,小刘做调查,小石借自己在人民法庭近十年的工作积累的经验,拨通林小甲的电话,告知法院已冻结其银行账户等事,前后与远在云南玉溪的林小甲开着免提聊了近一个小时,林小甲也口头答应愿意出面解决父亲与叔叔的纠纷。聊天期间林乙夫妇就在现场,不仅感受到了法官情与法的开导和纾解,还对两位80后年轻法官饿着肚子大晚上开展工作的态度给予了肯定,并主动邀请小刘和小石到家里吃饭。临别时已是晚上9点,虽然很累,但小刘与小石相视而笑,事情正朝着他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年底的结案任务很重,小刘与小石整个12月份都在忙着结案,但这起纠纷的化解并没有搁下。期间,小刘通过微信、电话适时与在外地的林小甲兄弟联系,进村调查与林乙夫妇沟通,林乙夫妇也不忘通过“节日问候”间接督促小刘、小石抓紧解决。
元旦刚过,小刘、小石决定申请出差跑一趟云南玉溪,会会林小甲兄弟,争取在春节前让纠纷化解得到实质性结果。玉溪一行,小刘与小石如愿顺利见到林小甲及其兄弟林小乙,经过近一小时的促膝交谈,在情与理、法与情的沟通引导后,二人承诺在除夕前两天回家替父亲处理完这件事,但恳请法官协调让林乙夫妇做些让步。
计划不如变化。林小甲因为没有拿到工程款未能准时回来,林乙的儿子儿媳“半路杀出”表示一分不让,事情瞬间陷入僵局。小石无奈只好推迟为母亲贺寿的时间,与小刘中午就赶往林甲、林乙家中,再作双方思想工作,争取让大家回到“谈判桌”来。还是用情搭桥,小石、小刘将发生在自己家人之间的纠纷向林甲、林乙及家人述说,经过在两家的不断往返劝说,终于在最后时刻作通了林乙孩子的工作,林小甲的兄弟与林乙夫妇及其孩子如约到村委会沟通解决。
最终,双方就剩余款项的支付达成给付协议,协议签订时当场给付1万元,余下的4月22日一次性给付完毕。双方至此握手言和。
后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林小甲兄弟未能如约给付尾款,但林小甲主动提前电话告知小刘、小石二人,二人在前期赢得林乙夫妇信任后,一通半个小时的电话沟通争取到了半个月的宽限期。五一劳动节收假回来的第一天,林小甲兄弟如期给付完毕了尾款,林乙夫妇拿着等待多年的征收款在小刘的陪伴下走出法院,没有回头。
来源:桐梓法院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4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