垭口群众口中的“老万”
从1979年到2020年,从弱冠到花甲,整整四十余年,他从算盘用到电脑,他的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花白稀疏。他用一步步踏踏实实的脚印,办着一件件为民着想的实事,成为垭口村稳步向前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
他,就是垭口群众口中的“老万”——瓦渡乡垭口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万永顺。
“当时,垭口大队急需一名会计员,光识字还不行,还得能写会算,找来找去,也只有村里的初中生干得下来,可为数不多的几个初中生都不愿意接下这个辛苦活。”他回忆起当上会计员的事。“队里几次找到我,希望我去当会计,那时我初中还没毕业,本想继续上学,但看着辛劳的父母,我便决定初中毕业就去”。
于是,刚满19岁的他就到队里接下了会计员的活,一干就是20年。由于工作出色,1998年到2000年,他被派往安和(社区)做了两年的财粮文书。从2000年至今,一直担任垭口村的副主任。
“开始工作的那几年,我的工资只有10.5元,也没有自行车”。从垭口到乡政府有24公里,他就穿着草鞋走上三四个小时去办业务。有那么几次,因工作需要,竟走了两个来回,遇上雨天,只能冒着雨,踩着泥回村。参加保山城的农村工作会议时,还要背上铺盖,步行六七个小时到保山去学习。“当时有幸听到杨善洲老书记的讲话,看到他带着草帽,穿着布鞋和补过的旧衣。我就想,我们村干部工资再低,工作再辛苦,也要努力干下去”。
1993年,他买了第一辆自行车,一直骑到2000年。虽然不用步行了,但是一想到瓦渡大坡,就两腿发软,想到那张锈迹斑斑的自行车,还能回想起自己在崎岖的山路上踽踽独行。2002年,他四处拼凑,用了6500元,买了一辆“五羊”,骑上摩托最多一个小时就能到乡里办事。但是,遇上风雨天气,仍要被大雨“洗礼”。“去年,我买了一辆三轮车,慢是慢点,但总能遮风避雨,不然老骨头要被淋化了”。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看不出任何抱怨的情绪,反而是通过逐步奋斗不断改善生活的欣喜和自豪。
另外一件令他自豪的事便是:会操作电脑。一个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上完初中已经算是高学历,珠算已经烂熟于心,但绝对没有见过电脑,相比于其他几位年纪稍大的村干部,会用电脑是一项绝技。最初的时候,制表或是记东西,都只能手写。2011年,当开始使用电脑办公时,其他人都不愿学,他就慢慢摸索,从一个字一个字打起。凡是不懂的操作,他就利用各种机会请教会用电脑的人,甚至花一整夜的时间来学习,就这样,他成了瓦渡乡10个村(社区)中第一个会用电脑的副主任。
“万一有人老早来村委会办事,还赶车出去呢。还能打扫打扫卫生,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早上七点左右,他会准时打开村委会的大门。晚上八九点钟,他几乎都是在工作。工作忙时,十点以后回家也是常事。
话不多,总是默默地做事,这是他给绝大多数人的感受。2019年的农村产权改革工作十分繁重,但他仍骑上摩托,翻山越岭、走村串巷、趟水过河,不辞辛劳地测量、绘图、统计,经过一番苦战,垭口村农村产权改革工作提前高质量完成。村干部们也希望他能一直在村委会,因为他最了解村情和民情,也因为他踏实和勤恳。
村里有好几个发朽掉脚的旧木柜子,柜子里摞着村里的旧材料,八盒垭口村村民户籍资料特别显眼,盒子破旧,纸张泛黄。没有四十余年的反复翻阅,如何能承载这历史的烙印。这份记忆无需太多人知道,就像他辛勤工作,默默付出的四十年,原本就不是为了让人铭记的。他只希望,在副主任的办公桌前,还能继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图 文:刘 俊)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5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