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品”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5月20日在上海新闻广播
《金银潭24小时》海报
作为上海市委宣传部主抓的抗疫主题文艺创作重点作品,“上海出品”的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5月20日在上海新闻广播以及武汉音乐广播首播以来,无数听众为之落泪。近日,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人士共同回顾这部疫情中的战时日记,是如何谱写出和平年代的英雄儿女。
若把新冠疫情比作一场超级台风,武汉金银潭医院无疑就是这场台风的暴风之眼。2020年1月25日凌晨,上海援鄂医疗队飞抵武汉,136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整建制接管了北二楼和北三楼两个重症病区。在金银潭红区的每时每刻,究竟发生了什么?《金银潭24小时》将疑问化为剧情,以90后护士夏晓燕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事。
“第一次听完这部《金银潭24小时》广播剧,给我带来很强烈的震撼。中间很多声音场景,仿佛让我回到武汉市急救中心的那些日夜。”武汉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刘惠敏感慨,“广播剧中呈现的抢救场景非常真实,在24小时内病人从很清醒能够跟医务人员沟通交流,到有症状恶化去世,这一切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这部广播剧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个24小时,历历在目。”
“这部广播剧也是我从武汉回来之后,让我泪点下得最快的作品。”该剧医学顾问、国家卫健委指派上海援鄂首位医学专家钟鸣医生同样感慨,《金银潭24小时》“把我拉回到在武汉的日子”。他回忆,“当时拿到这个剧本,对一些医学的描述,为了力求真实,我提出很多要求,包括医学术语的描述,药物的选择顺序……这些修改意见整个创作团队,全部都非常严谨细致地采纳了。”
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和武汉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联合录制,并得到了上海中山医院和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大力支持。东方广播中心副主任陶青代表《金银潭24小时》主创团队表示,在被疫情闯入的2020年,文艺工作者自觉拿起笔、话筒和镜头来记录时代,致敬英雄。“我们无法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陷阵,但我们坚决不缺席不缺位,用声音留下关于个人和国家的记忆。永不言弃是该剧想要传递给听众的勇气和信仰,好剧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而是带过黑暗、回到光明。”
研讨会现场,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组成员、中广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这部广播剧“写出了病毒的凶残和疫情的紧张,写出了在疫情面前最可爱可敬的医护人员的勇气、力量、担当,也写出了医患之间生死相托的信任、理解,启发听众思考生命价值、人生意义。”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认为,这部剧不仅呈现出来的事情感动着听众,同时也启发我们拷问生命、反思生活,是一部筑起哲学高度、有思想的艺术作品。“全剧特别巧妙的是,在一个闭路24小时的结构上,不停地用小回路呼应大的回路,让叙事呈现出立体的质感,打破了线性结构的单调,有了戏剧应有的样子,引人入胜,所以能够让我们大家感觉特别好听。”
专家表示,很多年以后,当我们重新回看2020年冬天的中国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更能体现《金银潭24小时》的价值,就像剧中小樱桃看到的那一束束光,温暖治愈,永远照亮人们前行。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6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