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间”如何施展“大身手”?江苏举行消防地震灾害救援跨区域实战拉动演练
“工作人员到位,救援刚开始!”伴随着总指挥部“救援”指令的下发,穿着作训服,配戴强光手电筒、防护眼镜及其运动护膝运动护膝等维护武器装备的扬州市消防救援大队李伟、江新恒、严长磊,在指挥者赵祥及其专职安全员、武器装备员的相互配合下轮流进入长短约为8米的涵管内进行救援工作。
它是在全国性第12个“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5月11号夜间8时左右,江苏消防救援总队在扬州市机构进行我省自然灾害救援跨地区实战演练带动演习,进行“窄小室内空间救援”新项目赛事时的一幕。
窄小的救援安全通道内,三处阻碍仿真模拟了地震灾害中阻拦救援的坍塌房子和家俱。救援员必须在比较有限的室内空间内,依次打爆一道约十厘米厚的水泥压力板,透过家用冰箱,激光切割一个木制家具,最终才可以连通“应急车道”,解救出受困工作人员。“室内空间窄小,大家只有应用特别制作的中小型专用工具一点一点开展破拆,这必须和指挥者、专用工具员密切协作相互配合,才可以圆满完成。”李伟说。
工作面狭小、易造成很多烟尘、废区构造不稳定,非常容易塌陷……救援员在涵管内工作,安全性状况不可忽视。工作中,赵祥合专职安全员基本上全是趴在地上,掌握涵管内救援员的安全性和工作状况。除此之外,她们也要清除出入口周边脏物,并根据中小型矿坑通风机向室内空间内运输空气清新,保证制氧和避免內部有机废气导致救援员中毒了。“在那样的室内空间工作,一人数最多持续工作不超过20-30分鐘,务必出去换队歇息。”赵祥说,因此,她们也运用秒表,严苛测算救援员的上班时间,保证立即获得歇息调节。
“堆叠式塌陷一般产生在工程建筑的最深处,一般塌陷当场有墙面挡住,阳光照射标准不太好。”省消防救援总队特殊灾难救援处技术工程师彭卓识告知新闻记者,此次“窄小室内空间救援”新项目分配在晚上开展,便是以便较大水平接近实战演练,仿真模拟地震灾害救援当场具体情况,充足磨练消防指战员在这类状况下的救援工作能力。
“本次演习,省消防救援总队共调遣13支超重型地震灾害救援队、1支轻形地震灾害救援队、搜救犬大队等共900余名、140余辆消防车救火、2只搜救犬报名参加。”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海军告知新闻记者,演习采用“无应急预案带动、整个过程导调、全实景拍摄仿真模拟、全因素指挥者”方法,设定徙步行驶、基地构建、荒岛救援、窄小室内空间救援、横着安全性破拆救援、吊装支撑点救生设备、跳崖斜向援助等7个演习学科。
“应对全灾种、大紧急的必须,演习仿真模拟真正繁杂的地震灾害救援自然环境,能更强提高我省消防安全地震灾害救援团队解决突发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工作能力,新增、现场、实战演练化地磨炼团队,搞好紧急抗灾的各类准备工作。”海军说。
12日早上,演习所有完毕后,省消防救援总队机构举办小结评价会,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周全,司令员刘锡鑫,副总队长海军、陈立新各自评价演习状况,并为演习成绩优良的大队颁发奖牌。
新华日报·交汇处新闻记者 方思伟/文 王瑞枫/视頻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