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6年努力,意大利和奥地利研究人员开创性地研发出一种三合一混合材料,被称为新一代“智能皮肤”。其灵敏度是真实皮肤的1000倍,能探测触觉、温度、水分甚至微生物,有助促进灵敏机器人和智能假肢的研发。相关研究发表于最近的《先进材料技术》杂志。
最新研究负责人、意大利科学家安娜·科克莱特领导奥地利格拉茨理工大学固态物理研究所团队研制的这款智能皮肤,每平方毫米有2000个独立传感器,比人类指尖更灵敏。每个传感器内部是以水凝胶形式存在的智能聚合物,外壳是压电氧化锌。
科克莱特解释道:“水凝胶可以吸收水分,在湿度和温度发生变化时膨胀。在此过程中,水凝胶对压电氧化锌施加压力,压电氧化锌通过电信号响应此压力和所有其他机械应力。这种超薄材料能以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同时对力、水分和温度作出反应,并发出相应的电子信号,这种拥有多传感器特性的材料是智能人工材料技术领域的‘圣杯’。”
据悉,第一批人造皮肤样本的厚度为6微米,而人表皮的厚度为0.03—2毫米。人造皮肤还可做得更薄。此外,人类皮肤可感知约1平方毫米大小的物体,人造智能皮肤的灵敏度为人类皮肤的1000倍,可以探测微生物等更小的对象。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首次结合3种物理化学方法:水凝胶材料的化学气相沉积、氧化锌的原子层沉积和聚合物模板的纳米印刷光刻,研制出了这种智能皮肤。智能皮肤有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在医疗保健领域独立检测微生物并给出相关报告,还可用于能感知温度或湿度的人体假肢,能更灵敏地感知环境的机器人等。
这种智能皮肤的核心部件使用基于蒸汽的制造工艺生产而成,这一工艺目前已经很成熟,因此智能皮肤很容易扩展。研究团队目前正在优化该皮肤的特性,希望扩大材料反应的温度范围,提高其柔韧性。
【总编辑圈点】
人类对机器人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让它们会说话、能活动,这只是“局部”的智能而已。如果它们像人一样,有嗅觉、有触觉、能感知,甚至能思考,那就离真正的智能又近一步,也更符合我们对智能的理解。这项研究开发出的智能皮肤,就是让机器人更加智能的途径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智能皮肤比人的皮肤更灵敏、更强大,充分发挥出智能传感的巨大优势。(记者刘霞)
历经6年努力,意大利和奥地利研究人员开创性地研发出一种三合一混合材料,被称为新一代智能皮肤。其灵敏度是真实皮肤的1000倍,能探测触觉
据New Atlas报道,一次为期六年的小行星往返旅行,使人们对太阳系的形成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科学家们对从小行星龙宫返回的样本进行了首次
据CNET报道,由南安普顿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已经确定了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捕食者之一的遗骸:一种长度超过 10 米、生活
历经6年努力,意大利和奥地利研究人员开创性地研发出一种三合一混合材料,被称为新一代智能皮肤。其灵敏度是真实皮肤的1000倍,能探测触觉
美国波士顿学院物理学家领导的一个跨学科团队发现了被称为轴向希格斯模式的新粒子,这是一种以前无法检测到的量子激发,也是著名的希格斯玻
据New Atlas报道,一次为期六年的小行星往返旅行,使人们对太阳系的形成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科学家们对从小行星龙宫返回的样本进行了首次
据CNET报道,由南安普顿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已经确定了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捕食者之一的遗骸:一种长度超过 10 米、生活
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IAF)发布公告称,该所研究人员在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中心的超灵敏激光阈值磁强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雄里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最近在近视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首次揭示了一类
位于贵州的那口大锅,最近又炖出了一锅好菜。6月9日,《自然》发表了一项快速射电暴(FRB)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天眼(FAST)的加持下,中国
自现代科学诞生之日起,科技伦理便是科学文化内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伦理通常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包含价值理念和体现价值追求的行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