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2700年 江苏沿海地区首次发现麦类遗存

2022-08-09 10:09:09   来源:科技日报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于一万年前起源于西亚地区,在5200年前进入中国。但是,它是何时向东南传播、融入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江苏沿海地区的,此前一直成谜。8月8日,记者从南京师范大学获悉,该校联合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中外研究机构对江苏盐城大同铺遗址开展植物考古的综合研究时发现,距今2700年左右,江苏沿海地区已有小麦、小米、黄米。伴随着麦类和粟黍农业的进入,江苏沿海地区逐渐形成了稻—旱混作的农业模式。该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科学前沿》发表。

大同铺遗址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芦沟镇大同村,距黄海约73公里,遗址面积10万方米。

2018年开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对该遗址展开发掘工作。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师范大学环境考古研究院执行院长贾鑫副教授带领的环境考古团队,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赵东升副教授等合作,在2019、2020年度的考古发掘过程中采集了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浮选,获取了种子、果实、木炭等碳化植物遗存。

贾鑫介绍,团队运用碳14测年技术对这些种子进行年代测试后发现,大同铺遗址所在的江苏沿海地区的先民,在西周—东周过渡阶段,最晚在约2700年前,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小麦、小米、黄米和大麦等作物。在这些农作物遗存中,水稻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延续了我国南方地区稻作农业的传统,其次是小米和小麦,黄米和大麦较少。

“该时期大量小麦和小米的发现,在江苏沿海地区尚属首例。”贾鑫表示,大同铺遗址出土农作物种子的比重低于两周时期中原等其他地区的考古遗址,这可能反映该时期大同铺遗址先民的农业活动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西亚起源的麦类作物和我国北方起源的粟黍作物,为何能在距今2700年前后的江苏沿海地区大规模发展起来?

研究团队认为,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有团队在对距该遗址15公里的盐城冈西剖面研究时提出,该地区的古湖泊在距今2880年前水位逐渐降低。水位的降低为古代先民提供了更广阔的陆地资源,便于先民在此进行生产生活。

“第二,有古气候变化研究显示,距今2800年前存在全球范围的气候突变冷事件,这次气候的冷干化导致中原地区粮食产量降低,土地难以满足先民的生存需求,人地矛盾突出,中原地区也由稳定的西周王朝向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的东周王朝过渡。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在中原,这次事件很可能导致先民们从中原地区向当时的边疆地区迁徙,其中也包括江苏沿海地区。”贾鑫说。

他同时介绍,伴随着中原地区的人群迁徙,中原地区具有小麦和粟黍旱作农业技术的先民也在西周—东周过渡阶段向东、南迁徙,与本地的稻作农业人群融合,在江苏沿海地区形成了稻—旱混作的农业模式。

江苏东部沿海地区是早期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这项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江苏沿海地区的农业发展历史、麦类和粟黍作物的传播路线提供了新的关键证据。”贾鑫说。(本报记者 金 凤)

标签: 距今约2700年 江苏沿海地区 首次发现 麦类遗存

相关阅读

距今约2700年 江苏沿海地区首次发现麦类遗存

科技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于一万年前起源于西亚地区,在5200年前进入中国。但是,它是何时向东南传播、融入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

2022-08-09

我国大型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获重大突破

科技

记者8月8日从中国海油获悉,由中国海油下属的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气电集团)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

2022-08-09

迄今最快的双量子位门实现 有望催生全新的

科技

日本国立自然科学研究院分子科学研究所(IMS)的科学家使用光镊来捕获两个冷却到几乎绝对零且仅相隔一微米的原子,然后用仅发光10皮秒(1皮秒

2022-08-09

研究人员:3D打印柔性可穿戴设备用体温发电

科技

从健康监测、健身追踪器到虚拟现实耳机,可穿戴电子产品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

2022-08-09

最新研究发现:马齿苋或身怀抗旱高产关键“

科技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马齿苋这种普通植物整合了两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创造出一种新型光

2022-08-09

距今约2700年 江苏沿海地区首次发现麦类遗存

科技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于一万年前起源于西亚地区,在5200年前进入中国。但是,它是何时向东南传播、融入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

2022-08-09

我国大型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获重大突破

科技

记者8月8日从中国海油获悉,由中国海油下属的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气电集团)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

2022-08-09

迄今最快的双量子位门实现 有望催生全新的量子计算机硬件

科技

日本国立自然科学研究院分子科学研究所(IMS)的科学家使用光镊来捕获两个冷却到几乎绝对零且仅相隔一微米的原子,然后用仅发光10皮秒(1皮秒

2022-08-09

研究人员:3D打印柔性可穿戴设备用体温发电

科技

从健康监测、健身追踪器到虚拟现实耳机,可穿戴电子产品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

2022-08-09

最新研究发现:马齿苋或身怀抗旱高产关键“绝技”

科技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马齿苋这种普通植物整合了两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创造出一种新型光

2022-08-09

詹姆斯-韦伯捕捉到两个巨大星系相撞的惊人图像

科技

詹姆斯-韦伯所做的工作继续让人惊讶。该望远镜背后团队分享的最新图像则是两个巨大星系撞在一起的画面。银河系的碰撞如此激烈,以至于可以

2022-08-08

我国团队首次实现独立量子存储器间的远距离纠缠 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科技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及其同事包小辉、张强等,将长寿命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与量子频率转换技术相结合,采用现场光纤

2022-08-08

天问一号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科学成果发布 相关结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

科技

8月7日,记者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近期,由澳门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2022-08-08

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图编制完成 发表在国际期刊《遥感》和《可持续发展》上

科技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我国东北多年冻土退化剧烈。但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底数不够清晰,一直以20世纪70年代多年冻土区

2022-08-08

科学家首次实现国际间全息隐形传态

科技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日报道,近日,加拿大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国际间双向全息传输——将一个人以全息图像的形式从美国阿拉巴马州传输到加拿大安

2022-08-08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