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拥有自己的内在“电网”。在我们脚下和海底,细菌产生的微小纳米线“呼出”多余的电子而形成一张遍布全球的“电网”。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光是在生物膜细菌中培养这种电子活动的“盟友”。将细菌产生的纳米线暴露在光照下,电导率最高可增加100倍。这一发现发表在7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耶鲁大学西校区微生物科学研究所分子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副教授尼基尔·马尔万卡尔表示,暴露在光照下的纳米线电流急剧增加,显示出一种稳定而强大的光电流,可持续数小时。
从消除生物危害废物到创造新的可再生燃料来源,科学家们正在寻求利用这种电流的方法,这一发现可能会提供新见解。
几乎所有的生物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时,都会呼吸氧气以排出多余的电子。然而,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生活在海洋深处或埋藏在地下数十亿年的土壤细菌已进化出一种利用矿物质呼吸的方式。
当细菌暴露在光照之下,电流会显著增加,这让研究人员感到惊讶,因为大多数接受测试的细菌都存在于土壤深处,远离阳光照射。以前的研究表明,当暴露在阳光下时,产生纳米线的细菌生长得更快。
这项新研究得出结论,即一种名为细胞色素OMCs的金属蛋白质组成的细菌纳米线可作为天然光电导体。当生物膜暴露在光照中,纳米线极大地促进了电子转移。“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光合作用形式。”马尔万卡尔说,“由于纳米线之间的快速电子转移,光正在加速细菌的呼吸。”(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佳欣)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构建出了迄今最详细、最完整的合成肠道微生物群——由100多种细菌组成,并将其成功移
自然界拥有自己的内在电网。在我们脚下和海底,细菌产生的微小纳米线呼出多余的电子而形成一张遍布全球的电网。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构建出了迄今最详细、最完整的合成肠道微生物群——由100多种细菌组成,并将其成功移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确定了大脑中的一个基因和一组细胞,它们在抑制果蝇的攻击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该研究结果7日发表在《
瑞士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可以预测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冠状病毒未来可能会出现何种变种;众多潜在变种中,哪种会感染人类
美国研究人员取得了一项新技术突破,他们开发出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24%,为同类报告中最高,且兼具稳定性。相关研究刊发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HU)研究人员设计出由最小纳米管组成的无泄漏管道,可自我组装和自我修复,且可将自己连接到不同的生物结构,这
英国《自然》杂志7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在婆罗洲发现的一具可追溯至3 1万年前的人类骨架,此人左脚曾做过截肢手术,而且在术后康复。这一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