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2日是第18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治出生缺陷,促进生育健康”。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指出:高龄孕妇更需筛查新发突变单基因遗传病。
我国是人口大国,出生缺陷患儿绝对数量多。如何做到早诊断、早发现,防出生缺陷于未然?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二胎和三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平均生育年龄不断提高,高龄产妇的比例越来越大。而高母龄是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绝对危险因素,夫妇高龄尤其是高父龄是新发突变单基因病的绝对危险因素。
每年新发突变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患儿可能超过3.7万人
遗传和变异都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是繁衍和进化的基础,因此人类子代出现新发突变也是一个普遍现象。2017年,《自然》的一篇论著发现,任何子代都存在平均70.3个新发突变基因;子代新发突变与父母年龄成正相关,父亲每增加1岁,孩子增加1.51个新发突变基因;母亲每增加1岁,孩子增加0.37个新发突变基因。因此,夫妇高龄尤其是高父龄是新发突变的绝对危险因素。
“当前,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我国35岁及以上的高龄孕妇占比达到了20%-30%,通常其丈夫年龄更大,因而新发突变导致的出生缺陷防控形势更加严峻。”黄荷凤介绍,新发突变发生在特定的致病或疑似致病基因位点,就可能导致疾病发生。这类基因新发突变,是绝大多数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发病原因。
据估算,新发突变导致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人群发病率约为1/270,是唐氏综合征的3倍。按照我国一年1000万新生儿分娩量计算,每年新发突变引起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患儿可能超过3.7万人。
黄荷凤透露:“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我国对新发突变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出生缺陷防控体系。虽然对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耳聋、苯丙酮尿症等携带率高的疾病,也有了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等较为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但对于新发突变占主要类型的显性单基因遗传病防控相对薄弱。”
因此,黄荷凤认为,新发突变的单基因遗传病是我国新时期出生缺陷防控工作的关键,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中之重。
新发突变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缺乏有效筛查技术手段
“由于是新发突变,胎儿的父母表型正常、血液检测基因型也正常,一级预防无能为力。而且这类疾病常常没有家族遗传史、多表现为散发突发,有不良孕产史才被发现,所以这种被动防御带有亡羊补牢的性质。”黄荷凤认为,针对新发突变的单基因遗传病的出生缺陷防控,更需要主动出击,最高效的手段就是产前基因筛查。
但现有技术条件下,对新发突变为主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产前筛查较为困难。黄荷凤解释,一是单基因遗传病种类多达8000种,单个疾病发病率不高,究竟需要筛查哪些突变不明确。
“发病率高、后果严重、基因和疾病关系明确等是筛选疾病的基本原则。”黄荷凤认为,筛查约100种常见、高发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综合发病率能达到所有显性单基因病的50%-70%,可能最适宜当前的临床应用。
二是缺乏有效的筛查技术手段。血清学筛查不能用于单基因病检测,影像学检查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
“目前,基因筛查技术是防控新发突变单基因遗传病的重要武器。”黄荷凤认为,近年来,染色体异常的无创产前筛查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无创产前单基因病筛查也必将得到大规模应用。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和价格下滑、高度自动化解读能力完备和遗传咨询水平的提高,将来无创全外显子测序技术也可用于新发突变单基因病的产前检测。
无创产前单基因病筛查助力孕育健康宝宝
“产前是阻断新发突变单基因病的唯一时间窗口。”黄荷凤强调。她认为,产前筛查可以分为两类,针对新发突变可以导致胎儿结构异常的单基因病,孕中晚期影像学常能发现。“对这类新发突变,应该考虑将筛查时间窗口前移,在孕12—16周甚至更早就可以进行无创产前筛查,为产前诊断和临床决策留出充足时间。”黄荷凤说。
但还有很多新发突变单基因病在孕期常常没有明显的超声异常指征,现有产前影像学、生物化学产前筛查手段对这类疾病不能准确地检出,可以在孕早期进行基因筛查。基因筛查阳性的孕妇要及时行羊水穿刺进行一代测序,一旦确诊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后再做临床决策。
“加强对胎儿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以较好地预防此类出生缺陷的发生。”黄荷凤说。(科技日报记者 罗朝淑 通讯员 刘闯 )
2022年9月12日是第18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治出生缺陷,促进生育健康。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指出
记者9月12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强教授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清波教授课题
12日,记者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吴凯丰团队在胶体量子点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科研团队观测到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仅100光年的新行星,其中一颗可能适合生命生存。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这两颗行星都被称为超级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美国农业部(USDA)认为一种营养强化的紫色西红柿可以安全种植。这种西红柿在经过基因编辑后可产生比原有品种多9倍的抗氧
2022年9月12日是第18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治出生缺陷,促进生育健康。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指出
记者9月12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强教授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清波教授课题
12日,记者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吴凯丰团队在胶体量子点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科研团队观测到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仅100光年的新行星,其中一颗可能适合生命生存。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这两颗行星都被称为超级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美国农业部(USDA)认为一种营养强化的紫色西红柿可以安全种植。这种西红柿在经过基因编辑后可产生比原有品种多9倍的抗氧
空气污染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虽然在户外,阳光、降雨,甚至自然发生的氧化作用都有助于清除空气,但当在室内时,许多这些因素并没有发挥作用
如果看到虫子,先别急着拿拖鞋打,因为那可能是一只被改造过的机器昆虫。昆虫拥有令人惊叹的运动、弹跳和飞行能力,许多科学家从昆虫的生理
自然界拥有自己的内在电网。在我们脚下和海底,细菌产生的微小纳米线呼出多余的电子而形成一张遍布全球的电网。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构建出了迄今最详细、最完整的合成肠道微生物群——由100多种细菌组成,并将其成功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