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第二届骨伤传承与创新珠江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国医大师韦贵康等专家围绕当前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集中展现中西骨伤领域前沿理论、技术以及研究成果。
“如果能用大量的科学数据方法对中医药进行解析,更多宣传中医的正确认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中医艰涩难懂的地方,有助于大家去理解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万春友教授指出,现在很多骨伤疑难杂症,西医是没办法解决的,但是中西医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讲究筋骨并重与骨正筋柔的中医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西医开刀带来的血运破坏,调动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再加上科学技术工具的助力,这对骨伤发展大有裨益。
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首席教授何伟表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转化能力是创新的试金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积极探索中医骨伤发展新模式,依托自身学科特色与丰富的临床积累,聚焦临床实践的需求,积极开展专利的申请与转化,成功实现3项专利转化,转让经费达百万元。
据介绍,2021年初,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挂牌成立。
用X线片可预测股骨头坏死的塌陷程度、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作为广东省首家中医骨伤研究院,研究院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积极汲取现代科学、医学成果的同时,不忘传统优势的发挥,在股骨头坏死、慢性筋骨病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现共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共20篇,总影响因子达100分以上。
“‘骨伤传承与创新珠江论坛’是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搭建起来的中医骨伤传承、创新的大平台,相信在这里能够打下岭南骨伤传承发展的坚实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林兴栋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在中医骨伤领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而深入,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数字骨伤研究室”顺势成立。数字骨科研究院将不断完善形成完整的临床体系与学科理论,推动骨科学的发展,为健康广东、健康中国助力。(科技日报记者叶青通讯员王剑叶美琪)
9月17日,第二届骨伤传承与创新珠江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国医大师韦贵康等专家围绕当前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集
记者在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合肥主会场采访时了解到,随着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正加速催
9月17日,我国高空大型无人机首次高原气象观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获悉,该所航天新气象公司研制的机载下投式探
9月17日,第二届骨伤传承与创新珠江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国医大师韦贵康等专家围绕当前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集
记者在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合肥主会场采访时了解到,随着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正加速催
9月17日,我国高空大型无人机首次高原气象观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获悉,该所航天新气象公司研制的机载下投式探
多亏这个设备,全村没有一个人受伤。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杜坝村村民王贤伟指着一处地灾报警设备表示,在今年8月末杜坝村郭家滩滑坡隐
在过去两年中,机器学习彻底改变了蛋白质结构预测。现在,《科学》杂志上的3篇论文描述了蛋白质设计方面的革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学家
近年来肾上腺意外瘤的发病率增加,如何应对一直困惑着医患。9月15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内分泌科李启富教授团队在
铌酸锂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光、声光等特性,被视为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微波光子系统和量子信息处理的光子器件的核心材料。14日晚,南京大学教授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健康论文,展示了5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CAR-T细胞疗法之后,无药缓解达17个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