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科学家开发出世界上首个超声波诱导激光扫描显微镜,该技术能够利用超声波临时产生的气泡对生物组织进行更深入、更详细的观察,有望促进生物科学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的发展。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
光学成像和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但由于生物组织内存在光散射现象,使光传输率较低,导致组织深部的图像采集和处理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其广泛使用。
2017年,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张金昊(音译)教授领导的团队提出了解决方案:使用通常在生物组织暴露于高强度超声波时观察到的微米大小的气泡。超声波暂时产生的气泡会导致与入射光传播方向相同的光散射,因此会增加光的穿透深度。基于这一原理,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技术,并开始着力扩大利用超声波诱导气泡产生的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
共焦荧光显微镜能有选择地检测在光焦平面上产生的荧光信号,并提供微型生物组织(如癌细胞)的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图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设备。但由于组织内发生的光散射,当深度超过100微米时,光的焦点会变得模糊,严重限制共焦荧光显微镜的应用和有效性。
为此,联合研究团队借助超声波技术,在活组织内有密集气泡(密度为90%或以上)的区域内创建一个气泡层,并在获取图像时保持产生的气泡。在这个气泡层中,光子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畸变。实验证明,即使在较深的生物组织中,也可以实现光聚焦。此外,通过将这项“超声诱导组织透明性”技术应用于共焦荧光显微镜,他们开发出首个超声波诱导光学清晰显微镜(US-OCM),其成像深度是传统共焦显微镜的6倍,且不会对生物组织造成任何损伤。
张金昊表示:“本研究获得的新技术将应用于各种光学成像技术,包括多光子显微镜和光声显微镜,以及包括光热疗法和光动力疗法在内的几种光学疗法。(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10日发表的10篇论文合集中,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标准化方法,量化了风险因素(如吸烟和吃未加工红肉)与健康结果之间
韩国科学家开发出世界上首个超声波诱导激光扫描显微镜,该技术能够利用超声波临时产生的气泡对生物组织进行更深入、更详细的观察,有望促进
俄罗斯秋明国立大学提出了一种利用各种有机废物生产环保燃料的方法,所获得的成分并不比传统的煤炭差,而且还可以用作肥料。在世界上许多地
俄罗斯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控制运动员身体负荷的新型远程方法,其特点在于远程确定心率变异性指标。该方法有望改善心电图记录的精确度以及
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10日发表的10篇论文合集中,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标准化方法,量化了风险因素(如吸烟和吃未加工红肉)与健康结果之间
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开发了一种耐用的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面积仅为1平方厘米,能够在阳光下以超过20%的光电转换效率(即发电效率)连续发
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和中国、波兰同行们共同研发出能够延长航空航天领域贵重零件服役期的新材料,还能保护金属涂层免遭腐蚀。相关研究发
毛竹凭借较轻的重量、卓越的机械性能和迅速生长等优势,逐渐成为替代木材和化学合成品的一种可持续资源。与竹间相比,短小的竹节似乎机械性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与西班牙理论物理学家合作,实验验证了基于局域操作和共享随机性(LOSR)理论框架下的真多体
10月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获悉,日前《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由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与作物研究所、丹麦嘉士伯实验室和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