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探究工业遗存变身现代化博物馆的奥秘,还可以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品读城市文化。”在位于浙江宁波奉化江畔的奉化博物馆内,观众李先生感叹。
曾经用来炼钢、发电,冒着黑烟的厂房在废弃多年后,摇身一变成为奉化博物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重回人们的视野。在日前揭晓的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初评榜单上,2020年正式开馆的奉化博物馆从全国200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上榜终评名单。
“要了解奉化的历史,最好的课堂就是博物馆,这里有大型滑轨互动触屏及各类沉浸式场景,我常带孩子来。”市民赵女士说。
奉化博物馆园区有3个常设展厅和5个临时展厅。馆内展示了奉化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到秦汉、唐宋、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其中包括各种精美的瓷器、玉器、书画,涵盖名人名师、家族文化、宁波帮文化等。馆内有文物珍宝藏品6万余件。其中,东汉青釉绳索纹瓷罐和民国木雕船鼓是国家一级文物。
作为奉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山海交响’奉化历史文明展”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用文物、文献、历史遗存的组合,构建了一部奉化历史立体教科书,还历史原貌,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全面再现奉化的演变历程。该展展览面积有2000平方米,展线长约318米,展出文物1095件/套,让观众看到宁波古代城市文明的脉络。
“通过体验学习,学生不仅了解到奉化东汉熹平四年墓的发掘故事,还知晓了散落在奉化各地的优秀石刻作品,学习了小拓包的制作方法,见证了宣纸变拓片的奇妙过程……”奉化区江口小学的一位教师表示,博物馆已经成为他们学校的第二课堂。依托自身平台和资源,奉化博物馆以“展教合一”的理念策划和开展各项拓展延伸教育活动,自2020年6月开馆以来,举办专题教育活动358场,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先后被授予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宁波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宁波市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等。
“早就听说奉化博物馆外面的广场很特别,钢筋、红砖、光影、历史与现代相交错,一上午我拍了近百张照片,收获满满……”摄影爱好者陈晨表示,奉化博物馆是众多摄影人不能错过的取景宝地,能让观众品读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奉化博物馆建筑主体为上世纪80年代的奉化热电厂,是奉化区文物保护点。2016年,当地政府开始对其进行改造。博物馆主楼由原热电厂发电车间改建,其他如烟囱、堆煤场、沉淀池、冷凝塔、滑道、输煤带,以及老厂房的柱梁钢架结构和混凝土墙、耐火砖等部件都保留原状,建筑本体就是最大的展品。
奉化博物馆馆长王玮介绍,按照展陈要求,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并重现了建筑的原有风貌。在高空垂挂的大煤斗下,创意设计观众休息椅,打造博物馆网红打卡点。弱化大面积的空调出风墙,打造城市记忆空间,使参观展览无违和感。长79.8米的输煤斜坡带也被改造为观景台阶,为观众提供了超强的工业展品参观体验。
此外,大厅增加了具有工业特质的不锈钢装置,让中庭空间显得立体而不单调。通透的大玻璃窗户保持原状,既有助于捕获光线,又保持了工业原貌,使老建筑与新展陈互为表里,焕发光彩。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见证,热电厂荒废后,我们在系统修缮和功能拓展的基础上,以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方式对其改造,秉承建筑保护更新理念,让历史与时代碰撞,这也赋予了博物馆特有的历史厚度和生命气息。”王玮说。如今的奉化博物馆已化身为当地的新地标,保留了奉城的工业历史记忆。
奉化江畔的博物馆汇集了都市的精致、自然的淳朴、现代的简约,馆区内草坪青青、绿树葱葱,高大的烟囱成为奉化不可或缺的城市地标。市民和游客走进以奉化博物馆为中心的“1986城市文化中心”艺术园,在“现代而复古,工业又文艺”的气息中漫步休闲。
“对于博物馆而言,老的工业遗存就是活的展品。我们致力于让过去和现在相融相生,并服务于当代生活。”王玮表示,愈来愈多的人们来这里体验“穿越之旅”,聆听家乡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了解古代传统礼仪,欣赏奉化先民生活器具,品尝家乡独有的古代美食。(本报记者 裴秋菊)
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探究工业遗存变身现代化博物馆的奥秘,还可以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品读城市文化。在位于浙江宁波奉化江畔的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公布《2021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旅行社总数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广西向全国展示少数民族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以2022年壮族三月三
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探究工业遗存变身现代化博物馆的奥秘,还可以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品读城市文化。在位于浙江宁波奉化江畔的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公布《2021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旅行社总数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本报特摘编其中适用于文化和旅游业的政策,供市场主体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广西向全国展示少数民族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以2022年壮族三月三
文化在交流中互鉴,友谊在交往中加深。4月26日,2022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活动年以线上形式启幕。活动年以文润古今,泉甲天下为主题,包
你厅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的承办工作,充分调动陕西省歌舞剧院等各方资源,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全力确保活动
无论如何定义纪录片的时代属性,以内容真实和艺术真实融合的新纪实原理,传达人与世界的可持续性互动本真,这是纪录片影像不可替代的核心表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新形象和新风采,5月10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广播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在文化产业扶持上不断发力,文化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回首2021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2020年初的360多家增加到479家;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