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资讯:大赚的买卖却引发云顶新耀股价大跌,投资人称这是医药“最后一雷”

2022-08-21 20:46:38   来源:南国今报

一项权益出售,让云顶新耀(01952.HK)理论上最多能够赚取3.3亿美元的利润。但资本市场却并不买单。自8月16日公告发布日起计算,该公司股价遭遇“5连阴”,较公告发布前股价累计下挫19.1%,市值共蒸发14.33亿港元。

“丢了西瓜捡芝麻”,有医药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这笔交易。将好不容易拿到手的重磅产品以及未来“现金奶牛”售出,让不少机构下调了对于云顶新耀未来的盈利预期。


(资料图片)

知名投资人吴悦风评价道,各种创新药小项目(含下游CXO,即医药外包),随着美国收紧流动性,开始出现个别终止/退单的情况,这是医药市场的“最后一颗雷”。

但对于以云顶新耀为代表的Biotech(医药生物技术公司)而言,医药资本寒冬之下,企业或许尽一切可能活下去才是最佳选择。

面临资金压力,忍痛出售“现金奶牛”

8月16日,云顶新耀发布公告称,与吉利德全资子公司Immunomedics签订协议,将公司此前从Immunomedics公司引进的核心的Trop-2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疾病)Trodelvy(戈沙妥珠单抗)在大中华区、韩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利转回给Immunomedics(即吉利德)。

而三年前,即2019年4月,云顶新耀以6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加7.7亿美元的里程碑款,从Immunomedics手中拿下了Trodelvy的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买入前的2019年2月,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刚刚因为工艺原因拒绝了Trodelvy的上市申请。在这种情况下,云顶新耀仍然选择买入该项权益。

此举当时在业内被认为是一场豪赌,但就结果而言,云顶新耀“赌赢了”。

2020年9月,吉利德以210亿美元收购Immunomedics公司,也将Trodelvy揽入麾下。吉利德改善了Trodelvy的生产工艺,很快这款药物就在美国顺利上市,云顶新耀负责的新加坡、中国等地也接连获批。

今年6月10日,Trodelvy在中国获得批准mTNBC适应症,彼时公司股价也一度小幅反弹。不少券商将Trodelvy的峰值销售预计为30亿(浦银国际)、33.52亿元(华安证券)、52.98亿元(西部证券),可以说对于Trodelvy创造的回报给予了较高的预期。

但根据8月16日云顶新耀所发布公告,出售Trodelvy后,云顶新耀将获得总额4.55亿美元的对价,其中包括预付款2.8亿美元和未来潜在的里程碑付款1.75亿美元。此外,云顶新耀将无需再支付2019年4月与Immunomedics签署的授权许可协议中的剩余高限里程碑付款7.1亿美元。

也就是说,目前云顶新耀已支付1.25亿美元购买费用(不含人力、研发、临床等费用),并假设Trodelvy取得预期里程碑,云顶星耀在3年间最多可赚差价3.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2亿元。显然不及各大卖方所预计的销售回报。

但如果保留Trodelvy,云顶新耀显然面临着不小的资金压力。

云顶新耀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研发费用达到6.13亿元,同比增长62.4%,如果该增速保持不变,2022年研发投入将达到10亿元左右。

公司2021全年行政开支达到2.43亿元,再加上1.98亿元的分销及销售开支。如果2022全年云顶新耀各项费用开支增速和去年保持不变,仅上述费用,公司就将支出近15亿元。

截至2021年末,公司账面资金还有26.4亿元。如果保留Trodelvy,公司将面临高达7.1亿美金的剩余里程碑付款,再加上其他各项费用成本,对云顶新耀来说现金压力显然巨大。

浦银国际预计,截至2022年7月底公司账上现金约3.0亿美金,叠加此次收取的交易款项,公司预计可支撑现有研发及经营活动至2026年,后续融资压力显著降低。

上游药企资金紧张,或影响下游医药外包企业业绩

面临资金压力的药企显然不止云顶新耀一家。资本寒冬下,过去医药企业在研发上一掷亿金的创新药企,如今普遍遭遇资金压力,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收缩产品管线。今年6月,三叶草拟暂停对三项非新冠药物在研管线的投资;沃森生物同期也宣布终止重组EV71疫苗研发。而早在2021年3月,百奥泰宣布终止多款抗癌药的临床研发。

但云顶新耀情况似乎略有不同,明面上,该企业将自己标榜为一家以“License-in”为核心战略的公司。

"License-in"模式的成功需要三个核心要素:优秀的BD能力、高效推进临床试验的能力、强大的后期商业化的能力。而在Trodelvy这单业务中,云顶新耀已展现出强大的BD能力,只不过还未商业化公司就将该药独家商业化权力出售。

此举也让部分业内人士戏称,云顶新耀是一家“精品CRO公司”,为上游药企提供服务。

CRO,即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英文简称,亦是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机构或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行业的简称。

云顶新耀表示,公司会授权引进具有全球发展潜力的潜在同类最佳候选药物,以扩充产品管线。根据云顶新耀的官网,该公司商业模式是从海外引进的临床药物,主要布局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肾疾病、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四大领域。

吴悦风认为,美联储流动性收紧后,美国创新药企能拿到的钱、能募到的资金体量,会明显降低。这对于中国CXO板块(医药外包)会有影响,因为中国很多CXO公司接的都是海外的创新药订单。

“各种创新药小项目(含下游CXO),随着美国收紧流动性,开始出现个别终止/退单的情况,这是医药市场的‘最后一颗雷’。”针对云鼎新耀出售Trodelvy的独家商业化权力,吴悦风这样评价道。

不过从表面上来看,二季度国内外众多头部CRO药企业绩似乎并未受上游订单缩紧影响。

就拿国内头部CRO来说,药明康德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8.52%,扣非净利润增长81%;康龙化成暂未公布财报,但业绩预告也不差,预计营收同比增长39%-42%,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0%。

而在海外,IQVIA等巨头以及Medpace等小玩家,业绩也依然在不同程度的往上走。Medpace2022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6.7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95%。

而且从订单数量来看,Medpace们所积压的订单量还在增长。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表示,CRO企业要获取新业务,首先需经历和众多企业的竞标,脱颖而出后才能敲定合同,而这期间需要跨越至少两个季度的时间维度。

也就是说,目前的订单数量和财务情况,或许只是半年以前成功竞标业务的最终落实。换句话讲,CRO企业在财报中所披露的新增订单数据,存在“延迟效应”,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动态,从而造成了CRO行业当前呈现出需求旺盛的“假象”。

实际上CRO企业Medpace的未来增长已遇障碍。根据Medpace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二季度该公司“初步订单数量”已经不忍直视,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42%。

总体而言,2022年上半年,全球生物科技行业经历了最惨烈的熊市之一,美国创新药企研发失败、股价暴跌的新闻屡见不鲜。比如市值曾一度超过10亿美元的LaJolla制药(LJPC.O),截至8月20日收盘,公司股价仅报收6.22美元/股,市值仅剩1.55亿美元。

当然,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中同样在经历寒冬。通联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市盈率跌至24.33倍,处于历史3.06%百分位,已跌落至历史底部区间。

那么目前究竟是左侧抄底机会,还是仍然需要观望,美国药企寒冬对于国内影响究竟几何。一切的一切,或许只有等到下半年行业、企业数据披露后,市场才会给出确定答案。

标签: 同比增长 资金压力 保持不变 发布公告 医药生物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环球新资讯:大赚的买卖却引发云顶新耀股价

要闻

一项权益出售,让云顶新耀(01952 HK)理论上最多能够赚取3 3亿美元的利润。但资本市场却并不买单。自8月16日公告发布日起计算,该公司股价遭

2022-08-21

世界新资讯:四川限电延至11天涉7条面板线

要闻

近期,四川省突发通知,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此前预计持续的时间是从8月15到20日。8月21日,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显示企业了解,上述

2022-08-21

环球微资讯!开市9个月30余公司被警示,北

要闻

北交所公司监管从严态势延续,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被点名。第一财经获悉,近期,北交所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关键少数”合

2022-08-21

环球滚动:主板IPO周报:亿道信息上会遭暂缓

要闻

2022年8月15日~8月19日当周,主板IPO方面,沪主板新增1家上市企业,深主板新增4家;1家企业过会,1家被暂缓表决;3家企业拿到发行核准批文;沪

2022-08-21

天天快资讯:蛋白疫苗副作用更少抗体更持久

要闻

上周,英国监管机构率先批准了Moderna公司首个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冠二价加强疫苗,并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接种计划,这标志着mRNA疫苗在奥密克

2022-08-21

环球新资讯:大赚的买卖却引发云顶新耀股价大跌,投资人称这是医药“最后一雷”

要闻

一项权益出售,让云顶新耀(01952 HK)理论上最多能够赚取3 3亿美元的利润。但资本市场却并不买单。自8月16日公告发布日起计算,该公司股价遭

2022-08-21

世界新资讯:四川限电延至11天涉7条面板线,液晶电视面板产能或减少两成

要闻

近期,四川省突发通知,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此前预计持续的时间是从8月15到20日。8月21日,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显示企业了解,上述

2022-08-21

环球微资讯!开市9个月30余公司被警示,北交所紧盯“关键少数”监管

要闻

北交所公司监管从严态势延续,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被点名。第一财经获悉,近期,北交所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关键少数”合

2022-08-21

环球滚动:主板IPO周报:亿道信息上会遭暂缓表决,云中马关联交易引关注

要闻

2022年8月15日~8月19日当周,主板IPO方面,沪主板新增1家上市企业,深主板新增4家;1家企业过会,1家被暂缓表决;3家企业拿到发行核准批文;沪

2022-08-21

天天快资讯:蛋白疫苗副作用更少抗体更持久?厂商欲打破mRNA疫苗垄断

要闻

上周,英国监管机构率先批准了Moderna公司首个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冠二价加强疫苗,并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接种计划,这标志着mRNA疫苗在奥密克

2022-08-21

每日观察!“宝能系”还债进行时,深圳宝能城56套法拍房集中上架

要闻

“宝能系”的流动性危机仍在持续,而债权人们也在千方百计地挽回损失。近日,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宝能城花园(东区)三期工程B座1单位-2单元的2

2022-08-21

世界观速讯丨晚间公告|8月21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要闻

【品大事】隆基绿能:李春安被立案事项对公司经营不产生实质性影响隆基绿能(601012)公告,近日,公司关注到有关媒体报道公司控股股东之一致行

2022-08-21

【快播报】上海8月22日、23日暂停开放黄浦江沿岸外滩、北外滩、小陆家嘴地区景观照明

要闻

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8月21日官方消息,为贯彻落实《2022年上海市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要求,8月22日(星期一)、8月23日(星期二)上海

2022-08-21

当前热文:*ST蓝盾虚增利润3.82亿,公司及董监高被重罚1520万

要闻

经过为期8个多月的立案调查、审理,近日,广东证监局正式公布了对于*ST蓝盾(300297 SZ)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ST蓝盾子公

2022-08-21

世界速读:航拍江西旱情:多地发布橙色预警 部分地区水稻因旱受灾

要闻

8月21日,江西省多地继续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监测,江西多地仍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部分重旱到特旱。鹰潭市气象台8月21

2022-08-21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