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信息:社论:积极财政政策在公共民生领域加力提效正当其时

2023-01-04 22:04:36   来源:南国今报

2023年如何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最近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专访备受关注。刘昆对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给人们进行了释疑解难,包括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及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等。

当前人们对地方专项债投资拉动寄予厚望。在民间投资谨慎的当下,通过专项债充实项目资本金,并扩大其使用范围,对经济增长确实具有一定拉动作用;不过,这也需要有关部门搭建充分的风险防护体系,以避免旨在稳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触动债务风险的敏感神经。


(资料图)

当下专项债需抚平两类风险隐患:一是找到能有效偿本付息的项目,目前许多地方专项债是拿钱找项目,近年来即便是发达省份,都存在缺乏有效项目而导致专项债闲置的问题;一是专项债是负债,用负债作为项目资本金,本身就对所投资项目提出高贴现率要求,一旦项目收益率出现异动,将会直接触动资产负债表风险。

最近遵义道桥公告,展期20年155.94亿元银行贷款,且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及财政部明确财政加力于基层“三保”,显示面临风险,反映出地方债务风险不容小觑。

当然,积极财政政策大有用武之地,事实上嗷嗷待哺的公共民生,就为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提供了广阔空间。

权威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约33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卫生健康支出13.6万亿元,折算到每年,政府在公共民生领域的投入亟须加力提效。

同时公共民生的投入,也正是我国当下之急需。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床位仅为561.6万张,远远满足不了14亿人抗击新冠疫情洪波袭来的需要,重症床位(ICU)不管是去年4月权威发布的每十万人4张,还是后来修改的10张,乃至最近重新更正的12张,在数亿65岁以上老人这一基数下,也显然不敷使用。而且,14亿人分享15.11万个血液透析单元、1.97万台床旁血滤机、2300余台体外膜肺氧合仪、11.6万台有创呼吸机、97.12万台监护仪等,也极不宽裕。此外,当前乡村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健康体系所亟待补足的短板。

若积极财政政策能在公共民生领域大干快上,那么其在经济体系内带动的财政乘数效应,不仅具有内生性,而且显著高于建设性财政投资。这是因为公共民生投入的财政乘数效应的发生机理,在于抬升经济社会底座和防护栏,这将使居民对收入的心理账户做出积极调整。

居民用于防护安全的储蓄减少了,用于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就会以双重杠杆方式释放出巨量需求,而且居民用真金白银表达内生的诉求,会为企业家挖掘消费力提供优质市场,消费力-生产力的经济质能方程就会释放出经济增长的动能,市场主体信用也会在这种万物初醒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春风不解花间意,一抹轻纱草色鲜。用投资看待积极财政,看似增加了资产,实际是冗余性消费,眼见不一定为实,而投入到公共民生领域补短板,看似是冗余性消费,却能充分释放出居民的安全感。可见积极财政政策在公共民生领域加力提效,正当其时。

标签: 积极财政政策 正当其时 经济增长 血液透析 大干快上

相关阅读

每日信息:社论:积极财政政策在公共民生领

要闻

2023年如何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最近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专访备受关注。刘昆对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给人

2023-01-04

全球热点评!日本对自中国入境旅客采取新防

要闻

新年伊始,日本再度加强对来自中国入境者的监管。据日媒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4日在日本三重县伊势市举行记者会时称,将自1月8日起加强以

2023-01-04

2022年沪深交易所43家公司终止上市,17家退

要闻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对于净化市场环境、健全优胜劣汰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义重大。2020年底,退市新规出台,优

2023-01-04

速递!强美元临近尾声,2023年人民币有望突

要闻

美元指数在2023年的开局良好,上涨1%至104 5附近。美元指数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上涨,从1月14日的94 63涨至9月28日的最高点114 78。第

2023-01-04

恐慌指数VIX与市场脱节了吗?它仍是重要熊

要闻

刚过去的一年,美股迎来2008年以来最差的表现,作为华尔街最关注的波动性指标,Cboe恐慌指数VIX振幅引起了市场的注意,其走势并未像往常那样与

2023-01-04

每日信息:社论:积极财政政策在公共民生领域加力提效正当其时

要闻

2023年如何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最近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专访备受关注。刘昆对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给人

2023-01-04

全球热点评!日本对自中国入境旅客采取新防疫措施,8日起有这些变化,外交部回应

要闻

新年伊始,日本再度加强对来自中国入境者的监管。据日媒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4日在日本三重县伊势市举行记者会时称,将自1月8日起加强以

2023-01-04

2022年沪深交易所43家公司终止上市,17家退市后仍被追责

要闻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对于净化市场环境、健全优胜劣汰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义重大。2020年底,退市新规出台,优

2023-01-04

速递!强美元临近尾声,2023年人民币有望突破6.8?

要闻

美元指数在2023年的开局良好,上涨1%至104 5附近。美元指数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上涨,从1月14日的94 63涨至9月28日的最高点114 78。第

2023-01-04

恐慌指数VIX与市场脱节了吗?它仍是重要熊市反转风向标

要闻

刚过去的一年,美股迎来2008年以来最差的表现,作为华尔街最关注的波动性指标,Cboe恐慌指数VIX振幅引起了市场的注意,其走势并未像往常那样与

2023-01-04

速讯:转让价3.2亿却要债转股近5.4亿,跨年妖股英飞拓为何大做亏本买卖

要闻

“绩差股”总爱在年末“作妖”。筹划“出表”子公司的英飞拓(002528 SZ),因股价大幅异动引起了监管关注。1月3日晚间,深交所向英飞拓发出关

2023-01-04

天天速递!毕马威发布《2022年全球银行业首席执行官展望》

要闻

过去一年,由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以及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银行业的首席执行官们在行业转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也迎来了不

2023-01-04

当前观察:年终总结系列之房地产:走出至暗,回归理性

要闻

2022年,在疫情冲击、物价通胀、经济滞涨、国际局势动荡等复杂环境影响下,全球房地产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分化。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国房

2023-01-04

走过行业低谷,2023年全球面板业酝酿重组并购机会

要闻

经历了2022年漫长的“寒冬”,全球显示面板业2023年有望迎来“弱增长”。中国大陆企业的面板出货面积在全球的占比2023年将进一步上升至六成,

2023-01-04

环球要闻:旅游业的2022:在疫情反复中摸索新商机,挖掘本地消费并灵活化转型

要闻

“整个2022年,对于我们旅游业者而言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疫情已经3年,其实大家也都接受了现在的状态,但是总希望可以找到机会可以有突破,所

2023-01-04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