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欧盟对中国航班限制加码,国际航线复航不易票价难降

2023-01-11 18:06:58   来源:南国今报

尽管自1月8日起,中国全面放开了此前对出入境的限制,但对于国内的航空公司来说,国际航班恢复的道路并不平坦。

在中国昨天陆续对韩国和日本出台暂停签发赴华签证后,今日韩国也对香港和澳门飞往韩国的航班升级限制,要求只能降落在仁川机场,与此同时,欧洲航空安全局与欧洲疾控中心也对从中国抵达欧盟的航班出台了相关建议指引。

国际航班量只有疫情前的8.8%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进入2023年,不少航空公司都陆续宣布了即将增加国际航班的计划,比如川航今日就宣布将恢复、加密大量国际/地区航班。

不过,目前川航计划恢复的国际航班密度,与疫情前还有差距。比如成都=墨尔本恢复初期每周执行1班,而这条航线在2013年刚开通时就有一周三班;成都=伊斯坦布尔航线恢复初期也是每周执行1班,到3月21日才会加密为每周3班。

南航,国航和海航最近也向美国提交了中美航班的恢复申请计划,不过申请的航班频次和航线数量也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水平。

记者从航班管家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10日我国国际/地区客运航班量往返一共177班,而在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往返国际/地区航班量是2003班。目前的航班量依然只有疫情前的8.8%。

航班量的增幅不多,也令国际机票降价的幅度不大,并且比疫情前还是贵了不少。比如2023年春节期间中国赴海外的往返机票,与疫情前相比,首尔和东京的费用约为2倍,悉尼和曼谷约为3倍。

对此,多位负责国际航线开拓的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航班恢复的节奏不会立刻“满血”,一是与当地的保障能力要陆续恢复有关,毕竟在实施历时三年的国际航班”五个一“限制政策时,不少航司在一些国家的当地办事处都已经关闭,重启还需要时间;二是航司也要综合考虑旅客需求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而目前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各国对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

日韩对中国航班的限制政策

在中国宣布取消入境隔离等限制措施,恢复护照办理后,不少国家出台了对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有的需要行前核酸检测,有的需要提供疫苗接种证明,有的则实施落地检。【详情:一图读懂|出入境放开并非说走就能走,各国对华入境限制到底谁严谁松】

对于这些国家的限制措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多次强调,少数国家罔顾科学和事实,仍执意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并将采取对等措施。

“对等措施”首先指向了韩国和日本。继昨天宣布暂停签发韩国公民赴华访问、商务、旅游、就医、过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务类短期签证,以及暂停签发日本公民的赴华普通签证后,今日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又对韩国、日本公民暂停签发口岸签证,暂停韩国、日本公民来华实行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而在中国出台新政后,韩国又要求来自港澳的航班一律降落在仁川国际机场,而不能降落在韩国其他机场。

事实上在韩国出台对中国乘客的核酸报告要求以及落地检时,就已经对中国内地的航班飞韩国也进行了限制,要求中国内地的航班入境地从原本的4个韩国机场调整到仁川机场一个机场。此次对港澳航班也出台了同样的要求,也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到韩国其他城市的航班恢复。

而日本也对中国内地到日本的航班,出台了只能降落东京和大阪机场的要求,这些都影响国际航班的恢复。

此外,欧洲航空安全局与欧洲疾控中心也在当地时间1月10日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在两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航空健康安全议定书》中增加部分建议,这些建议立即适用于从中国抵达欧盟的航班。包括:要求直飞和非直飞航班的乘客提供出发前检测结果;建议乘客和机组人员都戴医疗口罩或呼吸面罩;加强相关航班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尽可能考虑到机组成员的疫苗接种情况;可随机检测到达的部分乘客;应开展基因组测序,以便及早获得有关病毒流行和起源地区出现的任何潜在新变种的信息;应在有国际航班的所有机场和自中国入境飞机上检测废水,监测感染水平并追踪任何潜在新变种。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中国旅客没有入境限制的国家,也就成了近期出境的热门目的地。

记者从多个订票平台了解到,1月以来,泰国位列出境机票预订量的前三位,这与泰国的入境政策宽松不无关系。目前,泰国已经取消了要求旅客提供疫苗接种证明的要求,出行前也不需要携带核酸检测报告,入境后也不需要进行落地检。

标签: 疫苗接种 航空公司 中国航班 疾控中心

相关阅读

韩国和欧盟对中国航班限制加码,国际航线复

要闻

尽管自1月8日起,中国全面放开了此前对出入境的限制,但对于国内的航空公司来说,国际航班恢复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中国昨天陆续对韩国和日本出

2023-01-11

世界微动态丨今年上海GDP预期增长5.5%以上

要闻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1月11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上海GDP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预

2023-01-11

2023年,企业“蹲下”但绝不“躺平”

要闻

我曾经有句话,“任何时候,人不能predictcrisis(预测危机),但是可以pickandprepareforcrisis(选择和准备应对危机)。

2023-01-11

环球精选!比亚迪“易四方”带火轮边电机

要闻

近日,比亚迪百万级高端车型U8与U9正式亮相,新车配备四轮独立轮边电机,可真正实现原地360度转向,比亚迪将其称为“易四方”技术。轮边电机站

2023-01-11

全球头条:手机没电不用急,数字人民币无网

要闻

外出时手机没电了,也没有充电宝应急,想坐车回家还没带现金,想买东西没法付钱,在停车场着急离开却无法支付停车费。不要急,数字人民币无网

2023-01-11

韩国和欧盟对中国航班限制加码,国际航线复航不易票价难降

要闻

尽管自1月8日起,中国全面放开了此前对出入境的限制,但对于国内的航空公司来说,国际航班恢复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中国昨天陆续对韩国和日本出

2023-01-11

世界微动态丨今年上海GDP预期增长5.5%以上,动能来自何方?

要闻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1月11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上海GDP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预

2023-01-11

2023年,企业“蹲下”但绝不“躺平”

要闻

我曾经有句话,“任何时候,人不能predictcrisis(预测危机),但是可以pickandprepareforcrisis(选择和准备应对危机)。

2023-01-11

环球精选!比亚迪“易四方”带火轮边电机 龙头股通达动力五连板

要闻

近日,比亚迪百万级高端车型U8与U9正式亮相,新车配备四轮独立轮边电机,可真正实现原地360度转向,比亚迪将其称为“易四方”技术。轮边电机站

2023-01-11

全球头条:手机没电不用急,数字人民币无网无电支付功能正式上线

要闻

外出时手机没电了,也没有充电宝应急,想坐车回家还没带现金,想买东西没法付钱,在停车场着急离开却无法支付停车费。不要急,数字人民币无网

2023-01-11

热讯:Paxlovid未能进入医保目录是否影响新冠用药保障?国家医保局回应

要闻

辉瑞公司生产的Paxlovid未能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会不会对新冠用药保障产生影响?1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在新闻发布

2023-01-11

全球热讯:收盘|创业板指跌逾1%,北向资金净买入76亿元

要闻

1月11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 24%,深证成指跌0 59%,创业板指跌1 13%。市场成交额超过7000亿元。盘面上看,行业板块涨少跌多

2023-01-11

天天观热点:半导体板块持续活跃 汽车股集体回落丨就市论市

要闻

半导体、光刻胶概念股继续冲高,芯源微、天德钰、广立微、拓荆科技、兆易创新、国芯科技、安集科技、中微公司等纷纷拉升。近期活跃的汽车整车

2023-01-11

环球快资讯丨美股财报季来袭,市场预计企业盈利或现两年来首次同比下滑

要闻

美股将于1月13日开启新一轮财报季,投资者对即将出炉的企业成绩单并没有寄予厚望,诸多机构和公司此前均已多次下调盈利预期。金融数据公司Fact

2023-01-11

环球今日报丨全球一周新增新冠死亡病例上升,经济活动持续放缓丨全球疫情与经济观察(2023年1月9日)

要闻

截至北京时间1月9日13点,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为6 64亿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上周(1月2日13点-1月9日13点)全球新增确诊病例345 3万例

2023-01-11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