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间,碧水源(300070.SZ)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86.9亿元,同比下降9%;实现归母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21.36%。
银柿财经注意到,若剔除计提减值的影响,碧水源的业绩十分喜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码研发创新,夯实技术基石,在政策和行业进入高景气的当下,水处理龙头碧水源有望步入增长快车道。
(资料图)
实际业绩好于表象,研发持续加码
在碧水源的年报中,公司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4.61亿元,资产减值损失1.36亿元。本次计提减值准备,导致2022年度利润总额减少约5.97亿元。若剔除该影响,碧水源2022年利润总额达到13.05亿元,这一数据是公司2021年净利润5.84亿元的2.23倍,亦高于2020年11.43亿元的业绩。
碧水源专业从事环境保护及水处理业务,公司是拥有在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民用净水、湿地保护与重建、河流综合治理等领域全产业链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公司在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提锂五大主要板块进行深化应用,主要通过制造和提供核心的膜组器系统和核心部件膜材料、膜元件等,以先进的膜技术及吸附剂材料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银柿财经了解到,一直以来,碧水源将创新视作公司的灵魂和发展源泉,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约3%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力促通过技术及创意设计提供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将核心膜技术围绕国家解决“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饮水不安全”等问题提供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技术研发与创新积累,公司已发展成为集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和数字化水务运营两大优势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在核心技术、产品和水务运营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
据悉,碧水源是国内MBR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奠基者,在MBR技术综合实力方面处于国内第一、世界前三的水平。研发创新是业务的基石,2022年,公司共计投入研发2.59亿元,在研发成果方面,公司及子公司在报告期内新增专利76项,正在申请且被受理专利168项,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专利共计597项。
资料显示,碧水源自主创新研发的振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V-MBR),对总氮去除效果显著,可获得地表水IV类标准以上的优质再生水,能耗较传统MBR降低20%以上,符合国家目前的碳减排目标,在实际工程中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属国际领先。
在污水处理方面,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的“MBR-DF”技术直接处理为地表水II类或III类的高品质再生水,有效实现资源化利用,相较于其他深度水处理系统,该技术系统运行压力可降低60%-70%,能耗下降60%-65%,有效助力节能降碳。
在海水淡化方面,公司的反渗透膜材料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反渗透膜性能进一步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水淡化工程项目核心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同时公司还攻克了盐湖提锂关键技术,成功开发技术先进的锂离子筛和成套工艺路线,建成锂吸附剂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科技成果得到了国家部委、中交集团、行业协会等的高度认可。
此外,公司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新型显示电子材料等核心技术分别获批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水淡化技术获批中交集团特大研发项目。且公司的多个原创技术成果屡获肯定,获得各类奖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是我国一直践行的目标。2023年以来,水处理相关行业更是迎来密集的政策利好。
1月,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污水垃圾处置市场进一步下沉,资源化导向突出。其中提出,到2025年建制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其中重点区域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35年基本实现建制镇建成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全覆盖和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
2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2023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纳入生态环境部农村黑臭水体国家清单名录且农村黑臭水体面积达一定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可申请纳入补助支持范围。
3月,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中亦提到了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政策的指导有利于加快水务及水治理项目的释放,水处理行业将迎来快速增长期。此外,对于碧水源本身而言,公司也正式步入新征程。2022年是碧水源管理纳入中交体系、公司治理向混合所有制转变的首个完整实施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新征程开启,公司扎实推进改革创新,重构发展战略,强化公司治理,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精益管理,激发市场活力,开拓新领域新赛道。
公司自主研发的系列化工业膜产品,超滤膜、苦咸水反渗透膜、纳滤膜等,成功实现了进口膜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并应用于煤化工、钢铁、电力、印染等多个零排放项目。此外,碧水源还开发出了高性能无纺布聚砜基纳滤膜和新型聚烯烃基复合膜,应用于高品质健康饮水、工业分盐等领域。
2022年,在业务团队和各部门的齐心协作下,公司涌现出了多个优秀典型项目,引领行业标杆。如北京昌平区TBD再生水厂实现全厂全面投运;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地下花园式污水处理厂之一的山西晋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实现通水运营;湖南祁阳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项目解决了衡邵干旱走廊农村饮水难题,还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等。
对于2023年的生产经营目标,碧水源在年报指出,2023年将全面完成“一利五率”目标,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标签:
4月6日晚间,碧水源(300070 SZ)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86 9亿元,同比下降9%;实现归母净利润7 08亿元,同比增长21 36%。
4月6日晚,佳沃食品(300268 SZ)发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 28亿元,同比增长20 24%,各项业务均实现快速增长,
在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分行业指数中,住宿餐饮业指数创两年来最大升幅。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东省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107%。1-2月,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3年1-3月实施召回有40批次事件,总共召回43万台;相对去年同期的数量下降41%,外资企业召回较多,自主召回问题
近日,由广东省工信厅与广东证监局联合指导,惠州市工信局与河源市工信局共同支持的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专项行动惠州站活
4月6日晚间,碧水源(300070 SZ)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86 9亿元,同比下降9%;实现归母净利润7 08亿元,同比增长21 36%。
4月6日晚,佳沃食品(300268 SZ)发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 28亿元,同比增长20 24%,各项业务均实现快速增长,
在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分行业指数中,住宿餐饮业指数创两年来最大升幅。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东省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107%。1-2月,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3年1-3月实施召回有40批次事件,总共召回43万台;相对去年同期的数量下降41%,外资企业召回较多,自主召回问题
近日,由广东省工信厅与广东证监局联合指导,惠州市工信局与河源市工信局共同支持的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专项行动惠州站活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3月份,中国钢铁运营景气指数(SOPI)为73 1点,环比增长2 1点,处于较为景气区间,评级:A
佛山市全球黄金珠宝产业投资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围绕黄金珠宝行业发展,佛山市正全力培育千亿元级黄金珠宝产业集群。此外,佛山推动黄金
金融界4月8日消息,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整体行情走势向好,多数远洋航线市场运价上涨,带动综合指数上涨。
中国网财经4月8日讯(记者段思琦)2023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于7日“世界卫生日”当天在武汉开幕,会期4天。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简称“健博会”)由湖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