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

南财观察丨武汉“牵手”大湾区:释放互补合作空间,打造大湾区企业在汉投资一流营商环境

2023-05-12 16:52:2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武汉、广州报道

2018年,从湖北南下深圳的方先明带着已经成为业内龙头的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重回武汉开始新的创业。

“我们向武汉江夏区招商办递交材料后,2020年一期工程正式投产,第二年就实现了两亿元的产值。”方先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相关资料图)

这并非个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企业选择入驻或投资武汉,其中不乏华为、腾讯、比亚迪、顺丰、华星光电、迈瑞医疗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推动武汉产业转型升级、“换道超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月8日和5月9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率武汉市党政代表团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广州、深圳两地举办了两场招商推介活动,邀请大湾区企业在汉投资发展。

近年来,武汉加大招商力度,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成为武汉交流合作、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据统计,2016年以来,大湾区企业在武汉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376个,投资总额近1.2万亿元。

大湾区企业具有创新性强、成长性高的特点,而武汉作为科教大市,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两地在产业结构和特点上亦具有一定互补性。在受访专家看来,推动武汉进一步链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将充分释放出两地联动合作的潜力空间,助力武汉在新一轮“拼经济”中释放新动能。

大湾区企业在汉投资近1.2万亿元

万测试验主攻材料试验机行业,是关于材料的力学测试解决方案中一个细分领域的供应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众的领域,牵动着上至航天飞机、钢筋水泥,下至日常生活的衣服的制造运转。

“我们目前的产值大概只有4亿元。国际上,高端的材料试验机和科学仪器的市值能达到上百亿元。虽然我们在国内领先于行业第二名企业有两三个亿元,但是实际上要实现国产高端测试仪器的目标还非常远大。”方先明说。

要实现更大的目标,万测试验需要更多的人才。方先明坦言,在深圳大企业众多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在人才的竞争上缺乏优势,相比之下武汉高校多、人才也多,再加上地域优势能够辐射更广的应用市场。

因此,做出选择的方先明在2018年找到了武汉江夏区招商办,并递交了公司的落户材料。2021年,也是公司正式投产后的第二年,万测实验实现了两亿元的产值。

自2021年起,武汉市也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多次赴大湾区举行招商会。广州联冠投资集团在2023年还成为武汉经开区的“城市合伙人”,在产城融合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我们集团是在疫情期间第一批到武汉经济开发区投资的企业,在疫情的困难之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教育项目的所有投资,并在政府的支持下顺利开学。”公司董事长王君文表示,将继续利用公司在教育和产业园区经营的优势,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氛围的教育科技产业集聚区,目标成为国家级的标杆园区。

武汉与大湾区之间的经贸合作正不断深化。武汉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大湾区企业在武汉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376个,投资总额近1.2万亿元,当中包括华为、腾讯、越秀、小鹏汽车等大批企业。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已经成熟,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通过招商引资,能够在武汉国企比重比较高的环境中形成鲶鱼效应。

今年,武汉更组建了超过200家企业的最大规模招商团,尤其瞄准“专精特新”企业。武汉、广州和深圳均是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城市。2022年,武汉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8家,总数达207家,位居副省级城市排第四,全国第七,增幅居全国第一。

“企业兴则城市兴,企业强则城市强。”武汉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程用文表示,广州、深圳是制造业的强市,而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合作前景广阔,武汉将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等方面展开合作。

汪博伦2022年归国创办深圳市若芯科技有限公司,从在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工作,再到前往美国国家纳米电子实验室深造,武汉与深圳共同培育了汪博伦的半导体事业。

“我们希望将若芯科技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包括存算一体的产线布局、存计算的芯片设计、类脑智能算法设计等行业领军成果,以及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所孵化的新型存储领域最成熟、最适合商用的忆阻器阵列技术,与湖北和武汉半导体生产企业通力协作,共同打造产能高、能耗低、软硬结合、类脑与人工智能赋能的半导体产线。”汪博伦认为,这将大大拓宽半导体行业、产业、学术、研究整合能力的边界。

目前,若芯科技在主攻的类脑智能领域已拥有200余项独家专利技术。汪博伦的目标是开发比Open AI的ChatGPT效率更高、能耗更低、模仿人脑结构和功能的脉冲神经网络计算方法,同时摸索出一条成本更低、运算效率更高、更加贴合中国市场应用,满足中国实际需求的新型处理器解决方案。

类似若芯科技,武汉在5月8日、9日的招商会上共与103个大湾区项目达成签约,签约金额超2800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及服务、大健康、智能及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九大支柱”产业。

拓展武汉-大湾区合作空间

近年来,武汉持续发力招商引资,印发《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编制《武汉招商地图》,并出台一系列招商惠企政策,吸引各地企业、项目入驻落地。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是武汉招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武汉与大湾区交流合作渊源已久,随着交通的日益通达,两地之间人员和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另一方面,大湾区各地与武汉在生产链、产业链、创新链等领域存在互补性,两地之间在产业合作上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三保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产业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庞大,侧重内地市场,尤其可以照顾到我国中西部及北部地区的需求。与此同时,武汉科创水平高,但转换为市场活力的能力尚有提升空间。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则侧重海外市场,创新活力强、营商环境优。两地之间能够形成互补:武汉能够提供庞大的市场和完整产业链,广深则能充分发挥其创新转化优势。

“武汉与大湾区城市互补性强,在避免形成同质化竞争的前提下,两地应该明确树立起自主品牌和产品定位,在信息技术上形成互通和交流,在产业份额上占据不同板块,构成良好的动态平衡。”张三保认为。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目前内地九市中已诞生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座万亿GDP城市。在强劲的发展势头下,产业转型中亦存在突出问题,产业空间受限就是其中之一。例如,东莞如今就面临国土面积不大、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建设用地碎片化导致的大产业、大项目难以落地的困境。佛山、深圳也存在类似难题,三地均在近年提出“工业上楼”等举措来解决这一问题。

而武汉地域面积较广,今年又提出规划建设武汉新城,进一步拓宽产业、项目可用空间资源,这事实上能为大湾区企业在武汉投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张三保认为,武汉的产业、项目用地面积大是吸引大湾区企业入驻的重要优势,对于大湾区人口密集、用地紧张的现状,武汉土地面积广的特点将十分具有吸引力。除此之外,武汉亦拥有区位交通、生态禀赋、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等多重优势,为企业提供了成长沃土。

在创新领域,武汉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特别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上,武汉在2021年10月发布《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这是全国首个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专精特新”专项行动计划。

胡刚认为,武汉要向一些兄弟城市学习,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引进一批创新型的企业,目前武汉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比重仍然偏低,进而导致创新活力不足,所以武汉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十分有意义。从这一点来看,武汉应进一步优化当地营商环境。

事实上,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一直是武汉关注的重点。就在近日,武汉发布了《武汉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其中提出了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原则,聚焦经营主体发展中的各项痛点难点。

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在5月8日、9日广深两场招商推介会上亦着重强调,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竭诚为大湾区企业在武汉投资兴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未来,武汉应如何以营商环境为发力点,进一步链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资源,形成更加深入的合作?

张三保表示,武汉要更加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定力,发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英雄城市精神品质,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等方面推陈出新,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同时,应提升政策的开放性。

一方面,加强武鄂黄黄都市圈内城市的协作,形成抱团优势。另一方面,制定更加利于经济发展的企业创新环境,针对大湾区等先进地区的合作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本地企业向发达地区企业学习创新技术的科学管理方法。此外,要推动政策的互通,加强与大湾区的政策对接和信息交流,解决跨区域合作中的政策障碍问题,建立合作机制和平台,促进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

标签:

相关阅读

南财观察丨武汉“牵手”大湾区:释放互补合

投资

2018年,从湖北南下深圳的方先明带着已经成为业内龙头的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重回武汉开始新的创业。

2023-05-12

世界速读:丰田2023财年业绩:净利润四年来

投资

日前丰田汽车(TM US)公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业绩报告。

2023-05-12

比特币跌至3月以来低点 走势面临关键节点-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五,全球市值最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连续两日下跌,一度跌至六周多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3-05-12

生意社:5月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不断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统,5月初以来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不断走高。5月11日工业级

2023-05-12

IDC:预计2026年中国网络安全支出规模预计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IDC发布2023年V1版IDC《全球网络安全支出指南》。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网络安全

2023-05-12

南财观察丨武汉“牵手”大湾区:释放互补合作空间,打造大湾区企业在汉投资一流营商环境

投资

2018年,从湖北南下深圳的方先明带着已经成为业内龙头的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重回武汉开始新的创业。

2023-05-12

世界速读:丰田2023财年业绩:净利润四年来首次下滑,销售额创新高

投资

日前丰田汽车(TM US)公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业绩报告。

2023-05-12

比特币跌至3月以来低点 走势面临关键节点-每日看点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五,全球市值最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连续两日下跌,一度跌至六周多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3-05-12

生意社:5月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不断走高 预计短期碳酸锂价格或持续偏强运行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统,5月初以来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不断走高。5月11日工业级

2023-05-12

IDC:预计2026年中国网络安全支出规模预计接近288.6亿美元 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8.8%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IDC发布2023年V1版IDC《全球网络安全支出指南》。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网络安全

2023-05-12

高成长企业|柯内特“企业环保宝”数据产品正式在广州数据交易所登记上架

投资

日前,“算聚产业数化万物”广州数据交易所成果发布会在广州市南沙区举行,标志着广东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向纵

2023-05-12

金融行业成基础设施国产化排头兵,云厂商竞相加码

投资

基础设施国产化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而金融行业,因事关“国计民生”,对系统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极高,且资

2023-05-12

世界微头条丨“平凉红牛”认养项目调查:“无风险投资”实为高风险的无担保借款

投资

“没有风险。”为了让人更信服自己说的话,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的男子继续说,“我们的员工也有认养的。”

2023-05-12

汽车之家一季度净利增长27.4%至3.9亿:新能源汽车相关营收提升 环球今日报

投资

5月11日,汽车之家(ATHM NYSE 02518 HK)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财报。

2023-05-12

今日南财市场情绪指数为26.4,市场投资热度偏低

投资

今日南财市场情绪指数为26 4,较前一交易日26 8基本不变,市场投资热度偏低。

2023-05-12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