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

刷掌支付落地北京大兴机场!非接触更便捷,安全性广受关注 热闻

2023-05-22 20:03:5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料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刷掌支付来了!记者了解到,在京乘客在大兴机场线可以刷掌过闸乘车,这也意味着两年前传闻内测的“微信刷掌”产品正式落地。

与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类似,刷掌支付同属于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刷掌支付采用的是“掌纹+掌静脉”识别技术,在促进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极大地简化了用户操作,从而让新科技能够对老人更友好、对各类身体不便者更加无障碍。

支付更便捷

从具体操作来看,分为注册和使用两个步骤。乘客只需在大兴机场线各站自动售票处的刷掌注册机录入掌纹,并在微信小程序“北京地铁刷掌乘车”完成授权后,就可以开通刷掌乘车功能。在乘坐地铁时,乘客需找到带有圆环标志的刷掌闸机,将掌心面对圆环内的识别区。完成识别后,圆环变为绿色,闸机将自动打开。刷掌出站后,手机会收到扣款的提示推送。

微信支付团队表示,微信刷掌针对“无介质”、“非接触”、“高便捷”、“高安全”等用户需求提供了补充支付方式。未来,除交通场景外,“微信刷掌”还在逐步应用于办公、校园、健身、零售、餐饮等领域,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场景需求,探索更多创新高效的数字化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刷掌支付严格上并不能称得上是新事物。2020年,亚马逊正式投入使用手掌识别技术(Amazon One)。用户注册一次后,在任何可用Amazon One的地方都可以用。将银行卡和手掌信息绑定后,只要将手掌悬空放在设备上方,就可以完成身份识别或支付,整个过程不需要银行卡或手机介入。

据亚马逊刷掌专利申请介绍,扫描仪是利用红外技术获取用户手掌信息。一方面是记录手掌纹路等表面特征,另一方面采集更为深层次的内部特征,比如静脉、骨骼、软组织等。这些信息有些时候人眼和相机都无法做到精准识别。当用户进行支付时,扫描仪会拍下两张照片,对上述信息进行比对验证,大概0.3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整个过程。

事实上,国内此前也有过刷掌支付的尝试。例如,2015年,支付宝在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又名“China Joy”)上首次展示了掌纹扫描识别技术,用户将掌纹录入手机并绑定支付宝账号后便可以“刷掌”进入会场和购买商品。2018年,北京北科慧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益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后者所有的线下无人值守便利商店接入了“掌纹+掌静脉”识别系统用以支付。2021年年底通车的深圳市地铁的“科技示范线”20号线也采用了“刷掌”支付的方式。

关注安全性

对于用户来说,最为关注的还是隐私性和安全性。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20年的一项调查报告,2020年,用户对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接受度中,有82.6%的用户群体表示可以接受,这一指标在2019年为84.4%;另外有17.4%的用户选择不可以接受。其中,个人隐私泄露和安全隐患是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时最担心的问题,得票率分别是79.6%、67.3%。

一位支付领域从业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支付的方式比较多样化,客观上是让人们支付越来越便利。究其根本来看,不同的支付方式只是在不同纬度上收集识别用户的信息,实质上并无太大区别。因此,这些支付方式是不是具有必要性值得考虑。前几年刷脸支付兴起之时,有不少人去尝试看似十分热闹,但现在消停了很多,但就技术本身而言,刷脸支付、刷掌支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信赖的。”

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看来,支付方式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是相伴相随的。从历史的眼光来看,生物识别技术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代表着更高端的科技和更方便的支付体验。技术是中性的,重要的是怎么应用。就支付领域的应用来说,关键是要找到大数据应用和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标签:

相关阅读

刷掌支付落地北京大兴机场!非接触更便捷,

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北京报道刷掌支付来了!记者了解到,在京乘客在大兴机场线可以刷掌过闸乘车,这也

2023-05-22

“固收+”周报(第65期)丨中基协密集发布

投资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连续第4年正式发布《2022年度证券公司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报

2023-05-22

直击数据交易痛点,广州数据交易所打造数算

投资

数据要素交易中“算力太贵”的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近日,广州数据交易所发布全国首个集“算力+交易+场景

2023-05-22

每日信息:乘联会: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22日,乘联会发布2023年4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洞察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1-4月,中国

2023-05-22

丁肇中:理论不可能推翻实验结果,实验可以

投资

5月21日上午,在出席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前,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等媒体专访,谈到了

2023-05-22

刷掌支付落地北京大兴机场!非接触更便捷,安全性广受关注 热闻

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北京报道刷掌支付来了!记者了解到,在京乘客在大兴机场线可以刷掌过闸乘车,这也

2023-05-22

“固收+”周报(第65期)丨中基协密集发布罚单,私募行业“扶优限劣”升级

投资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连续第4年正式发布《2022年度证券公司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报

2023-05-22

直击数据交易痛点,广州数据交易所打造数算一体新平台|前沿热点

投资

数据要素交易中“算力太贵”的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近日,广州数据交易所发布全国首个集“算力+交易+场景

2023-05-22

每日信息:乘联会: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217.5万辆 同比增长32.8%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22日,乘联会发布2023年4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洞察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1-4月,中国

2023-05-22

丁肇中:理论不可能推翻实验结果,实验可以推翻理论

投资

5月21日上午,在出席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前,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等媒体专访,谈到了

2023-05-22

商务部:中方将继续欢迎美资企业在华发展,实现共赢 环球观点

投资

金融界5月22日消息5月2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上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美资企业在华经营情况以及对我持续

2023-05-22

全球微头条丨制造业复苏的行业差异化丨南财号联播

投资

·5月LPR报价不变,短期内受存款利率下调的激励作用不大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5月22

2023-05-22

环球新动态:LPR报价连续第九个月“按兵不动” 业内:暂无下调的空间和动力

投资

5月22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5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 65%,

2023-05-22

香港国际机场4月客运量310万人次 同比飙升约24倍 当前要闻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22日,香港机场管理局公布,香港国际机场4月份客运量310万人次,同比飙升约24倍,飞机

2023-05-22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