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

汽车出海|中国锂电池出海驶入快车道,为何扎堆匈牙利?

2023-08-01 06:12: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巩兆恩 报道


(资料图片)

随着全球电动化浪潮演进,中国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加速出海。

7月27日晚间,中国电池制造商欣旺达(300207.SZ)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计划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厂,从事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系统制造及销售等业务,初始投资规模不超过19.6亿元人民币。

欣旺达方面表示,本次对外投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业务布局,服务国际客户,满足市场需求,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对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天,另一家动力电池企业亿纬锂能(300014.SZ)也发布公告称,公司与Energy Absolute Public Company Limited(简称“EA”)签订谅解备忘录,拟在泰国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以该合资公司为实施主体建设至少6GWh的电池生产基地。

据悉,EA集团是一家在泰国注册成立的公司,目前从事全系列可再生能源业务,包括生物柴油制造商、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商、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充电器开发商和运营商及锂一次电池制造商。

亿纬锂能方面表示,本谅解备忘录的签订,有利于双方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协同互补,促进公司海外业务顺利推进,以支持配套泰国及东南亚地区客户需求,是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中国动力电池“出海热”

一车出海,带动“全链”。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下,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出海,与此同时,以动力电池为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已在全球开始布局,中国锂电池的出海驶入“快车道”。

据韩国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月,在全球装机量前10名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占据6个席位。

海外市场方面,除去中国市场份额,宁德时代仍以30.5GWh高居第二,海外市场占有率高达27.3%,以0.1%的微弱劣势落后于LG新能源;比亚迪装机量达1.7GWh,同比暴增540.5%,海外认可度不断上升;远景动力、孚能科技也闯入前10的榜单当中。

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体现了中国电池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认可度不断提升。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总额达3426.56亿元,同比增长86.7%,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额达1097.9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出口额565亿元,同比增长94.3%;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达56.7GWh,约占总产量的19.3%。

的确,作为中国外贸的“新三样”之一,各大动力电池企业也加速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宣布将和福特汽车在美国密歇根州合作新建动力电池工厂,初期产能规划为35GWh,投资高达35亿美元,计划于2026年投产;亿纬锂能计划投资99.7亿元在匈牙利建厂;国轩高科宣布携手欧洲电池制造商InoBat,以合资形式建设40GWh电芯及Pack工厂;蜂巢能源泰国Pack工厂正式开工建设。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动力电池走出国门已成为大势所趋。

匈牙利为何独受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欣旺达此次建厂的目的地——匈牙利,已成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欧洲的主要聚焦地。

去年8月,宁德时代宣布投资约500亿元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厂;今年6月,亿纬锂能也宣布将投资99.7亿元在匈牙利建厂,生产大型圆柱电池。

此前,有消息称,比亚迪也将在匈牙利建造一座全新的电池组装厂,预计此次投资将超过2亿元人民币。

对此,宁德时代曾向媒体表示,之所以在匈牙利布局电池工厂,首先是因为当地汽车制造业历史悠久,产业配套好,电池原材料、隔膜及其他辅助材料方便采购;其次,匈牙利地处欧洲中心地带,区位优势突出,聚集大批整车企业,便于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此外,匈牙利投资环境优越,交通物流等各方面基础设施良好,拥有大批优秀的产业和技术工人。

不久前,匈牙利外交和对外经济部部长彼得·西雅尔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得益于中国电池制造商对匈牙利的巨额投资,以及其他电池企业即将宣布的投资计划,该国的动力电池产量即将由目前的全球第四升至全球第二。

不过,“扎堆”匈牙利也并非一帆风顺,未来我国锂电产品出口还将面临诸多限制与挑战。

今年10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碳关税”)将正式实施,从2026年起削减欧盟企业免费配额,国内企业出海欧洲的成本将急剧上升,欧盟市场的准入门槛也将进一步提高。

明年7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也将迎来欧盟《新电池法》的“大考”。届时,欧盟成员国将以统一的方式对电池进行管理,电池设计、生产和回收在内的各环节有了新的要求,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被强制性要求带有碳足迹声明和标签,并且还需建立数字“电池护照”。

作为电池出口的主要市场,该项法规在欧洲生效后将对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一定影响。

电池出海,依旧不易。

标签:

相关阅读

汽车出海|中国锂电池出海驶入快车道,为何

投资

随着全球电动化浪潮演进,中国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加速出海。

2023-08-01

南财快评:养老金要全覆盖,谁来为养老融资

投资

日前,有媒体发表了人民大学前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教授的文章,题为

2023-07-31

国内期货夜盘开盘多数上涨 沪银涨0.62%

投资

国内期货夜盘开盘多数上涨,沪银涨0 62%,沪锌涨1 37%,铁矿涨1 63%,

2023-07-31

中指研究院:百强房企7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4.1%

投资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1-7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39944 0

2023-07-31

陕投集团上半年盈利50.80亿元,拟推进旗下

投资

陕西国企巨头之一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投集团”),上半年财

2023-07-31

汽车出海|中国锂电池出海驶入快车道,为何扎堆匈牙利?

投资

随着全球电动化浪潮演进,中国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加速出海。

2023-08-01

南财快评:养老金要全覆盖,谁来为养老融资

投资

日前,有媒体发表了人民大学前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教授的文章,题为

2023-07-31

国内期货夜盘开盘多数上涨 沪银涨0.62%

投资

国内期货夜盘开盘多数上涨,沪银涨0 62%,沪锌涨1 37%,铁矿涨1 63%,

2023-07-31

中指研究院:百强房企7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4.1%

投资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1-7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39944 0

2023-07-31

陕投集团上半年盈利50.80亿元,拟推进旗下多家企业上市

投资

陕西国企巨头之一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投集团”),上半年财

2023-07-31

美的集团“A拆A”计划接踵而至,独立性问题受关注

投资

美的集团(000333 SH)的拆分上市计划接踵而至。

2023-07-31

证监会最新明确!

投资

7月31日,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持仓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2023-07-31

内幕泄密有资金抢跑?古鳌科技“20cm”蹊跷跌停背后,子公司被警示未披露

投资

日前,“20cm”蹊跷跌停的的古鳌科技,子公司收到证监局警示函。

2023-07-31

蔚来充电服务设限引争议:品牌服务和社会责任难平衡?

投资

7月30日,蔚来宣布换电站数量突破1600座,累计在全国建成了1609座换电

2023-07-31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