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

“双万”城市半年报:沪杭等7城增速领跑全国,5座准“双万”城市有望晋级

2023-08-22 20:11:2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文汐,实习生梁艳琼 目前,全国已有15座GDP超过万亿、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双万”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天津、郑州、西安、青岛、长沙、东莞。截至目前,这15座城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均已公布。

从经济增速来看,上半年,共有7座“双万”城市GDP增速跑赢全国,其中上海增速领跑。从人口规模来看,15座城市中有11城与七普数据相比实现了人口正增长。


(资料图)

成为“双万”城市,意味着更强的经济话语权和区域辐射力,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除已经达到“双万”目标的城市外,全国24座万亿GDP城市中还有合肥、宁波、佛山、南京、济南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超过900万,谁将成为下一个“双万”城市?

7城跑赢全国增速

上半年,上海和北京GDP双双突破两万亿台阶,分别为21390.17亿元和20621.3亿元;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5座城市GDP在万亿元以上水平。

上海在走出疫情影响后重回巅峰,除经济总量外,经济增速同样在15座城市中位居首位,为9.7%。这其中固然有去年基数较低的原因,但也反映上海经济运行明显回暖,体现出这座城市的韧性。从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来看,上海的增速同样实现了领跑。

今年重新夺回“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称号的上海,在新能源汽车不断释放红利等因素下,工业经济也表现亮眼。上半年,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4.2%,是15座城市中唯一达到两位数增速的城市。

除上海外,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杭州上半年经济增速也位居前列,GDP增速为6.9%,仅次于上海。与此同时,在与武汉多年的“卡位战”中,杭州上半年略胜一筹,以不过百亿的差值暂居武汉之上,重回到了全国GDP第8的位置。

杭州与武汉除了是“双万”城市外,也是今年全国仅有的两座要在全年冲刺两万亿GDP的城市。目前来看,两座城市上半年GDP分别为9602亿元和9503.33亿元,已临近万亿大关。从增速来看,杭州上半年经济增速相较一季度增幅明显扩大,并超越了年初定下的全年增长目标。相比之下,武汉上半年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落,距离全年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两座城市谁将率先晋级还未能下定论。

另一座在较大经济体量下实现较快增速的城市是深圳。上半年,深圳GDP总量16297.60亿元,增速6.3%,跑赢全国平均水平。深圳在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指标上表现突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3.1%、11.5%。深圳投资的强势增长中,工业投资贡献了主要力量,上半年,深圳工业投资增长47.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4.2%。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深圳工业经济中的最大亮点,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7%,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0.2%。

总体来看,15座“双万”城市中,有7座城市跑赢全国5.5%的平均线,北京持平,另外还有7座城市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半年东莞的GDP增速为1.5%,相较一季度增幅继续收窄。

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以制造业为经济的主要支撑,2021年,东莞GDP和人口双双迈过万亿元、千万人台阶,成为全国第15座“双万”城市。今年上半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9%,其中支柱产业降幅明显,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7.4%。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东莞重制造业,同时外贸依存度高,在产业外迁、订单减少、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打击产业链供应链等因素下,东莞外贸进出口增速和工业增速均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整体经济增速。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东莞应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吸引更多人才,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双万”城市释放人口集聚力

人口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另一重要维度。截至2022年末,15座“双万”城市中,重庆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三千万,达到3213.34万人;上海、北京、成都处在两千万量级,分别为2475.89万人、2184.3万人和2126.8万人。

重庆庞大的人口规模是支撑其经济提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重庆排在全国经济第四城的位置。而经济和产业的稳步提升也反过来推动重庆释放出人口的吸引力,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重庆持续保持着人口规模稳定增长的态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选取了疫情前的2019年以及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作为两个节点,与15座“双万”城市目前的人口规模进行对比。

与2019年的数据相比,15座城市中除天津外其余城市均实现了人口规模增长,足以见得“双万”城市具有强劲的人口吸引力。

天津人口规模的负增长中固然有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背景原因,但近年来经济运行遭遇瓶颈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从2020年开始,天津无缘全国GDP十强,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天津经济增速为4.8%,仍然低于全国平均线。经济运行缺乏活力导致天津对于人口的吸引力正在减弱,这也将为天津的城市发展带来挑战。

相比之下,成都成为了近三年来人口规模提升最为明显的城市,与2019年的数据相比,成都常住人口规模增长468.7万人。其中有七普数据纠偏的原因,在2020年七普数据公布后,成都人口规模就有了一次较大的跳跃,突破两千万台阶。但也不能忽视成都近年来强劲的人口吸引力。

根据人口普查公报,2010年,成都人口占四川省总量的18.80%,2020年比重提升到25.02%,等同于每4个四川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在成都。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的20多年里,成都除2007年外,其余年份常住人口增长均在10万人以上。由此可见,作为省会城市和中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对于人口的集聚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若与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相比,15座城市中有11座实现了人口规模正增长,北京、上海、天津和东莞为负增长。

北京、上海人口负增长,其中部分原因来自于二线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增强,还有部分原因在于一线城市对于人口规模的主动控制。例如,上海“十三五”规划便提出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到202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

与七普数据相比增长最为明显的是武汉,人口增量超过140万人,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疫情时期大批离开武汉的人口回流。除武汉外,杭州、长沙、成都、青岛、郑州的人口增长也较为明显。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目前来看,一线城市逐渐不再是人口流入的单一选择,众多的“双万”城市对于人口的吸引和集聚效应正在增强,这同时将改变城市发展过去一城独大的模式,转向大中小城市共生共存的格局。在吸引人口流入下,各城市也应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各方面规划,增强对于人口的承接能力。

谁是下一个“双万”城市?

继济南之后,8月21日,合肥也官宣实有人口突破千万。但实有人口的概念与常住人口有所区别,包括常住人口、寄住人口、未落常住人口人员等实际管控人口。截至目前,合肥仍未正式成为千万人口城市。

从中可以看出,城市除关注经济、产业发展外,对于人口规模的重视程度正在日益提升。继2021年东莞晋级后,全国15座“双万”城市的格局定格至今,哪座城市有望成为下一个“双万”城市?

全国24座万亿GDP城市中,目前合肥、宁波、佛山、南京、济南2022年末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900万人,距离“双万”城市已十分接近。

其中,合肥是最靠近“双万”目标的城市。2022年末,合肥常住人口为963.4万人,与七普数据相比实现了超26万的人口增量,在5座准“双万”城市中增长也最为明显,确有能够率先晋级的可能。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各大城市的发展新动能之下,合肥当地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布局很好地抓住了这一机遇,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均取得了突破发展,这同时也为人才的集聚打下基础。合肥地处长三角城市群,同时又属于“中部崛起”战略的范围内,处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和资源外溢的关键位置,各项战略的叠加也向合肥释放出红利,带动了合肥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提升。

除合肥外,宁波和济南两座城市近两年人口规模也增长超过20万人,2022年末的常住人口规模分别为961.8万人和941.5万人,具备冲击“双万”城市的潜力。

与合肥同处长三角地区的宁波因为盛产“隐形冠军”而闻名,宁波也在“专精特新”、新兴产业等领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活跃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也助推了宁波的人口增长。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宁波规上民营企业增加值1438.8亿元,增长5.3%,超越了规上工业增速。

济南曾在2022年9月公开表示实有人口突破1000万,当时众多媒体称济南已晋级“千万人口之城”,但在2022年统计公报揭晓后,济南的常住人口规模与千万门槛还有一段明显差距。过去一段时间里,济南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体量,在山东省内首位度都偏低,但近年来,济南不仅GDP突破了万亿,人口规模也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有望能够实现突围。

准“双万”城市中,仅有佛山在2022年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分析来看,2022年,广东省内广州、深圳、东莞三个“双万”城市常住人口均有所减少,佛山并非个例。广东省统计局也曾解释称,2022年广东省外流动人口减少69.2万人,是在2022年广东疫情散发多发的因素影响下,省外流动人口暂时回流返乡的阶段性现象。从人口规模来看,佛山2022年常住人口为955.23万人,超过了南京和济南,若能在今年扭转局势,亦有可能冲刺“双万俱乐部”。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人口流入是刺激城市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增强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成为“双万”城市,意味着更强的经济话语权和城市辐射力,除自身外,也能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万亿GDP城市应推动经济和人口的并肩齐行。

从另一维度来看,目前全国还有两座人口过千万,但GDP未过万亿的城市,分别是临沂和石家庄。2022年,两座城市的GDP分别为5778.5亿元和7100.6亿元,距离万亿GDP还有一段较大的差距,如何释放人口红利,也是这两座城市下一阶段将面临的重要命题。

标签:

相关阅读

“双万”城市半年报:沪杭等7城增速领跑全

投资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文汐,实习生梁艳琼目前,全国已有15座GDP超

2023-08-22

加码扩张! 通威股份豪掷200亿建“绿色硅

投资

千亿市值光伏龙头正在快步扩产中。

2023-08-22

医药反腐新方向:中纪委剑指“统方”利益链

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近期,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2023-08-22

泡泡玛特首次披露海外业务利润 净利同比增

投资

2023年8月22日,泡泡玛特发布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28

2023-08-22

香港银行纷纷出招抢住房贷款客户 经络按揭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香港大型银行之间按揭市占比率竞争激烈。市场消

2023-08-22

“双万”城市半年报:沪杭等7城增速领跑全国,5座准“双万”城市有望晋级

投资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文汐,实习生梁艳琼目前,全国已有15座GDP超

2023-08-22

加码扩张! 通威股份豪掷200亿建“绿色硅谷”

投资

千亿市值光伏龙头正在快步扩产中。

2023-08-22

医药反腐新方向:中纪委剑指“统方”利益链,斩断“带金销售”关键环节

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近期,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2023-08-22

泡泡玛特首次披露海外业务利润 净利同比增长183%

投资

2023年8月22日,泡泡玛特发布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28

2023-08-22

香港银行纷纷出招抢住房贷款客户 经络按揭:属短期推广策略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香港大型银行之间按揭市占比率竞争激烈。市场消

2023-08-22

恒生指数公司:人民币潜在反弹将令港股旗舰指数中66-97%权重的股票受惠

投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22日,恒生指数公司发文称,中国人民银行于2023年

2023-08-22

快手发布2023年二季度财报:营收277.44亿元,同比增长27.9%;日活用户增至3.76亿

投资

派财经消息,8月22日快手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二季度快手营收达

2023-08-22

武汉公积金缴存拟调整 企业单位缴存比例下限降至5%

投资

武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修订《武汉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办法》《

2023-08-22

杭州九批摇号结果:万科、中天分别中签申花、城厢地块

投资

杭州第九批供地7宗地块总出让面积约24 17万㎡,总建筑面积57 8万㎡,收

2023-08-22

创新“深”态第38期丨专注于“机器人造心” 固高科技借力资本市场赋能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投资

近日,专注为机器人“造心”的固高科技登陆资本市场,同样聚焦服务科技

2023-08-22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