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4日电(记者 李金磊)新年新气象,要有新作为。
把失去的三年夺回来,2023年,拼经济成为各地的主任务,多地按下拼经济“快进键”,新年开工第一天,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此外,千方百计“留人”确保春节生产不打烊,提前“逆向招工”,拿出“真金白银”刺激消费……为了加速经济增长,各地也是铆足了劲。
开工!开工!开工!
(资料图)
1月3日,新年首个工作日,全国多地吹响开工的“集结号”,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这一天,三亚市2023年“开门红 开门稳”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项目54个,总投资100.5亿元。
南京市江宁区41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总投资约280亿元。上海市金山区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12个,总投资91亿元。
这一天,河南发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提出90条措施,其中,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等四大领域启动100个左右百亿级重大项目。同时要求实施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攻坚计划,力争2023年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
拼经济首要的是拼实体经济,牵住“牛鼻子”的关键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多地要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紧扣“拼、闯、保、敢”四个字用劲使力。
“花钱留人”“逆向招工”
一边是出海抢单,一边是“花钱留人”和“逆向招工”,有远见的地方,在拼经济方面总是抢占先机。
为了支持企业稳岗留工,多地拿出补贴,“花钱留人”。其中,浙江杭州近日发布《关于“抢先机、拼经济”实现开门红的实施意见》,出台30条措施。其中,向春节留杭的省外员工发放600元消费券,对2023年春节期间坚持生产的杭州规上企业,符合条件的,杭州将按坚守岗位的外省籍参保员工每人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
义乌推出“留义过年”十大举措,春节期间,在义乌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浙江金华籍在义人员,可申领每人500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绍兴出台《2023年“开门稳、开门红”支持企业稳岗留工十条》,其中包括一次性发放价值800元的“新绍兴人”消费券。
上海鼓励电商平台和邮政快递企业持续提供快递、外卖服务并给予补贴,对元旦期间和春节期间上岗工作的一线人员,给予每人每天150元补贴。苏州出台“稳岗十条”,激励企业加大留人引人力度。春节期间重点企业安排非苏州户籍职工在苏过节的,按不低于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慰问补贴。
为了提前应对节后用工难,一些地方已经率先启动“逆向招工”,提前抢人。
从2022年12月19日到2023年3月底,广东省市联动将与省外重点劳务输出省开展线下对接、线上对接、人社部门对接、校企对接、人力资源机构对接、共享用工对接、服务专员对接活动两千场以上。海南近期派出4个招才团队,同时奔赴上海、武汉、长沙、成都等地,开展“百场万岗?四城同办”2023年校招活动。
国铁集团:2023年目标完成旅客发送量26 9亿人次运输收入总体恢复到2019年水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