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不出所料的话,2022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将创下历史性新高。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新增居民存款累计14.9万亿元,如果加上12月份住户存款金额,全年居民部门新增存款将超16万亿元。
16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呢?在2019年至2021年间,我国居民部门年增存款均在10万亿元左右,再往前则普遍低于5万亿元。在业内,通常把显著高于往年平常储蓄之外的储蓄,称之为“超额储蓄”。那么,2022年这个高达6万亿元的超额储蓄从何而来?它会在2023年转化为令各方期待的“超额消费”吗?
一直以来,“中国老百姓爱存钱”的习惯,成就了中国较高的储蓄率,但2022年超额储蓄的形成,显然不只是老百姓爱存钱这一个原因。综合来看,它是预防性储蓄、理财收益走低、消费不振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场景缺失、失业等不确定性增加等,带来了预防性储蓄的增加;受股市投资、理财收益下降等影响,居民出于收益风险和资金安全考虑,更愿意将资金存放在银行保本;此外,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居民购房意愿明显下降,也大多选择了持币观望。特别是去年3月份以来,疫情持续蔓延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居民收入增长受限,消费动力不足,进一步推高了居民储蓄存款。
从更长时间维度看,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实际上已成为一个中长期趋势,而不只是短期现象。有机构统计显示,居民储蓄存款在全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自2017年四季度的历史低点反转步入上升通道,预计至2022年将增长近10个百分点。
储蓄变多,有利也有弊。居民存款的持续增加,一方面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部门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居民对于未来预期的转弱,特别是居民存款的过多增加,也抑制了消费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组合拳,扭转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将是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释放消费需求,短期看储蓄行为,长期看居民收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和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的释放,预防性储蓄大概率会从居民存款中得到持续释放,长期压抑的消费场景将会加快恢复。此外,居民储蓄作为股市“蓄水池”,将随着美联储加息拐点的到来,加快向资本市场溢出,国内市场主体活力有望逐步恢复。
释放消费需求,根本上在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及能力。稳定且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改善消费环境、培育中高端消费增长点、扩大汽车等耐用品消费,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全覆盖且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上,只有在满足养老、教育、医疗等需求的基础上,居民消费才能真正没了后顾之忧。
总体看,今年“超额储蓄”继续上行的空间已十分有限,随着疫情冲击高峰的退去,经济活动将逐步恢复,“超额消费”落地也将具备更多有利条件。不过,与投资相比,消费是一个与居民收入息息相关的慢变量,还需要从改善收入预期、拓展收入来源等关键着力点入手,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顾阳 来源:经济日报)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