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日益凸显,为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创新创业热潮还促进了新动能快速成长,带动了不同业态融合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既是就业主力军,也是创业者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既是当前经济发展热点,也是创业最活跃的领域。许多创业项目体现了创新性、时代感和生命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最大限度释放重点群体创业活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支持重点群体投身创业大潮,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出不少务实有效方法。最近,人社部等八部门启动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从创业环境优化、创业主体培育、创业服务护航、创业培训赋能等方面制定明确计划,力争到2024年底,每年创业培训规模不少于200万人次,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新创业不少于30万人,返乡入乡创业人数累计超过14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实现就业增收。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艰巨,但前景令人憧憬。
广撒种子,还要厚植沃土。这些年,我国创业环境总体稳步向好,双创与“放管服”改革互促共进,培育壮大了众多市场主体。创业者需要稳定的经济环境,需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痛点堵点,简繁苛激活力,推动政务服务简易办、效率办、便捷办、规范办,进一步降低重点群体创业门槛,推动形成敢闯敢创的良好创业生态。
释放创业潜力,需要提升劳动者的创业能力。创业有风险,培育创业主体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还要根据不同重点群体的特征和短板,分类开展项目指导、风险评估和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创业项目常常与兴趣相结合,需要为他们开展创业实训、商业实战模拟等培训,不断发掘创新型企业和项目。返乡农民工中创业者往往掌握一定技术和经验,但缺少资金、场地、营销渠道等,应当通过助力返乡创业项目发展来培育一批“田秀才”和“乡创客”。需要看到,就业困难人员也有创业机会,2023年各地可积极鼓励他们创办一些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项目,以增加收入。
支持更多人创业,还应推动创业扶持政策跑在创业者前面。当前,创业人群所获得的支持政策更加系统,其中既有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支持,也有创业园区等场地支持,还有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措施。下一步,应加快政策落实落地,提升申请便利度,创新和拓展服务方式,特别是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创业项目提供政策倾斜,大力提倡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催生更多创业主体。 (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