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22年,国内居民部门新增存款17.84万亿元,较2021年全年新增规模大幅上升80.20%。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消费和地产领域的溢出以及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如此大规模的超额储蓄,未来能否释放出来?又会流向哪些领域?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在“保交楼”专项借款逐步落地、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及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等因素影响下,未来有望进一步释放合理住房需求并提振居民购房意愿。但从另一方面看,目前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供给动能仍较为薄弱,短期内超额储蓄向楼市大规模流动可能性不高。在上述因素叠加下,超额储蓄回流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可能较为有限。
从消费市场来看,虽然今年开年以来各类消费数据表现良好,但考虑到居民消费行为具有阶段独立性,超额储蓄向超额消费的转化有限。同时,消费的结构性特征更为明显。接触性服务业复苏势头强劲,但商品消费尤其是中低端产品的弹性受限,短时间内对消费数据支撑作用不强。随着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和经济基本面改善,预计能够带动更多预防性储蓄向消费转化。
从金融市场来看,2022年金融市场震荡幅度较大,部分投资者受此影响,风险偏好走低,并将更多资金投向低风险产品。随着资本市场行情修复,以及金融市场各类产品不断丰富完善,投资者的选择更加多元,防御性存款、低风险类投资占比将下滑。不过,考虑到我国居民投资风格以及低风险品种本身也是资产配置的重要一部分,未来此类产品依然会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各类银行理财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居民的需求,银行理财对超额储蓄的吸纳能力将逐步加强。对流动性偏好较强且追求安全的资金来说,目前银行的现金理财产品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优势的同时,也具备更高收益。银行理财市场在经历去年赎回潮风险后迅速企稳,各类迎合居民风险稳定和收益需求的新型产品相继推出。虽然银行理财市场短期内规模不会迅速反弹,但今年下半年后,整体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中的水平。
对于已经形成的“超额储蓄”,加速向投资、消费转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比如,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妥处理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和投资意愿。同时,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鼓励企业改进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推进消费提质升级,提供更多真正满足居民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明 明)
标签: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