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有意思的是,西柏坡等22个中国地名也“登上”了火星。看到这个消息,网友们纷纷打趣:你的家乡上火星了吗?
【资料图】
命名权代表能力和荣誉。19世纪时,意大利天文学家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火星,采用希腊神话中的名字命名了火星最高峰“奥林匹斯山”。191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后,承担起行星地名的命名和仲裁工作,火星命名规则逐渐细化。
火星上的中国地名,标记了中国航天敢为人先的重要贡献。
“天问一号”任务是中国首个行星探测工程,一次任务就实现了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这是世界首个一次性实现“绕”“着”“巡”三目标的火星探测任务,为人类更加深入了解火星和太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科研团队通过火星高分影像,识别了火星乌托邦平原上“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点附近大量的地理实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将其中的22个地理实体以中国人口数小于10万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以命名。
可以说,这22个地名将中国标识永久刻印在了火星大地上,是中国火星探测的成就勋章。
火星上的中国地名,展示了中国航天叩问苍穹的雄心壮志。
22个火星地名中,有西柏坡、古田等革命圣地,有窑店、古绛等古迹遗址,也有周庄、漠河等旅游胜地。为火星上地理实体选择这些地名命名,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奋发进取的现代精神。
中国航天事业恰恰兼具了古典浪漫和现代科技的精神传承。“北斗”指路、“嫦娥”探月、“夸父”逐日、“天问”探秘……在远赴星辰大海的旅途中,中国人的每一个脚印都以最浪漫的梦想标记着最踏实的奋斗。
火星上的中国地名,注解了中国航天为民服务的脚踏实地。
22个登上火星的中国地名,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探讨火星上是否有你我的家乡时,看似遥远的航天科技,就此拥有了村头乡间的亲切感。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航空航天技术造福于民。手机上的智能地图有北斗导航的支撑;方便面里的蔬菜包,原本就是航天食品中的脱水菜技术;医疗中广泛采用的核磁共振和CT,源自航天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多种航天育种农作物更是已经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现在,中国航天正在筹划载人登月,等月球的科研开发基地建成后,还将建设火星基地。这22个“登上”火星的中国地名是一个充满祝福寓意的开始,届时,火星上的西柏坡、窑店、周庄等地名或许将成为一个个新的村庄,我们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未来,“天问二号”将探测近地小行星,“天问三号”将从火星取样返回,“天问四号”将探测木星系。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们必将成功开启人类的星际大航海时代。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惠敏)
标签: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