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4年重见曙光?张弓酒厂破产案变破产监督案丨极刻

2022-11-28 08:45:55   来源: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极刻》第799期

20世纪90年代,“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广告语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作为主角的“张弓酒”一度享誉大江南北。如今,“张弓酒”却在等待重生。


(相关资料图)

11月19日,拖延4年的河南省张弓酒厂(以下简称张弓酒厂)破产重整案件迎来关键时刻,经宁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张弓酒厂的案件类型从“破产案件”变更为“破产监督案件”,案号为(2022)豫1423破监1号。

这次变更意味着什么?能否促进张弓酒厂破产重整加快推进?要重振“张弓”品牌,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助力?

破产案件变“破产监督案件”

重生曙光照进张弓酒厂

“破产监督案件在国内的破产重整案中并不多见。”河南明商律师事务所主任田慧峰表示,破产监督主要是指在个别破产案件程序中因债权人或债权人委员会对法院的破产程序存在瑕疵,对破产财产管理方案、破产财产的变价方案、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等不满意,或者破产管理人、债务人的有关人员违反破产法的规定拒绝接受债权人委员会监督的,可就监督事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决定;此外,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对破产宣告有异议的,可以在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申诉,这也会引起破产监督。

“笼统来讲,破产监督一般是为了纠正破产程序中存在的瑕疵或错误,是一种纠错行为。”田慧峰表示,时隔4年启动破产监督,不排除改变原破产重整方案的可能性。

如此一来,持续4年的张弓酒厂破产重整案件也有望迎来新的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8年进入破产程序以来,张弓酒厂的破产流程迟迟无法获得明显进展。2019年7月,破产管理人也从最初的河南京港律师事务所变更为北京华泰(郑州)律师事务所,目前张弓酒业和张弓老酒生产经营均受到明显冲击,原有的商誉、渠道及市场流失较多。

1951年,地方国营宁陵张弓酒厂成立,并于1973年成功研制出38度的低度酒,开国内低度白酒先河,该酒厂就是后来的河南省张弓酒厂。

“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广告语曾经在央视黄金时段播放,张弓酒曾经的辉煌可见一斑。1988年,为应对市场销量猛增,张弓酒厂在其老厂几百米之外建起了新的厂房,1990年投入使用。新建的厂房俗称“北厂”,而原厂址则俗称“老南厂”。

据媒体报道,2002年,张弓酒厂倒闭。2003年,河南省张弓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弓酒业)以租赁经营的方式进驻“北厂”,拥有张弓商标,租赁期限20年。2012年,河南张弓老酒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弓老酒)以租赁经营的方式进驻“老南厂”,租赁期限也是20年,并起用“皇封”商标。

“一女两嫁”的操作之下,南北厂两个“张弓”已并存7年。

2018年1月份,在河南省提出豫酒振兴的大背景下,张弓酒厂正式破产并启动清算程序。当年8月20日的拍卖会上,张弓酒厂的所有品牌、厂房和建筑物等净资产被张弓老酒以4.15亿元的价格拍下,但因为两家企业互不相让,张弓老酒在支付1.5亿元之后不再继续支付剩余款项,相关案件的执行也一直拖延至今。

11月24日,记者通过业内人士联系张弓酒业实际控制人孟艳,但被对方婉拒。11月25日,记者致电破产管理人北京华泰(郑州)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刘学志,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应。

进入资本竞争时代

区域白酒品牌话语权越来越弱

无独有偶,进入11月,被“破产”阴影缠绕的河南白酒品牌还有“宋河”,而相比“张弓”,“宋河”显然正在面对更复杂的局面。

11月10日,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河酒业)新增破产重整案件,案号为(2022)豫1628破申3号,类型为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均为宋河酒业。

作为豫酒文化的代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宋河”品牌曾与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众多知名白酒一起获得过“国家名酒”的美誉,也是河南省唯一的浓香型中国名酒。

2002年4月,辅仁集团以85%的股权正式控股宋河酒业,彼时,宋河酒业营收只有1.27亿元。也是在这一年,得益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中国白酒行业进入十年黄金时期,2012年,宋河酒业营收突破22.5亿元。

后因国家限制三公消费、一线白酒市场下沉等,宋河酒业进入发展低迷期。2019年7月,因为拿不出6000万元分红,辅仁药业爆雷。宋河酒业受到波及,从此一蹶不振。

天眼查信息显示,宋河酒业目前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涉及案件达39项。

市场方面,白酒行业的发展格局也逐步发生变化。2012年之后,资本对于白酒行业影响力逐步加强,尤其是百亿级酒企集中出现后,行业马太效应逐步显现,没有获得资本助力的区域酒企声音越来越弱。

今年6月份,河南省《河南省酒业振兴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提出,未来三年,河南省白酒规模要力争达到260亿元,其中仰韶酒业力争突破100亿元,其他如赊店老酒、洛阳杜康、宝丰酒业、五谷春及皇沟酒业,分别要达到50亿元、40亿元、26亿元、15亿元和12亿元,约为目前河南白酒市场规模半壁江山。

《方案》还提到支持赊店老酒、金星啤酒上市,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力度,鼓励风险投资等参与豫酒振兴发展。同时,实施豫酒做大做强工程,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实施品牌强酒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实施营销再造工程等。

“可以借破产重整的机会,将国资引入张弓和宋河两个豫酒品牌。”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表示,如果要实现这两个老品牌的真正重生,持续的、强力的资金、政策支持、人才支持和市场创新都不可或缺,而国资入股将成为达成这些条件的关键。

在观峰咨询首席战略专家杨永华看来,借助目前的破产重整,让“张弓酒”和“宋河酒”重回国资阵营,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项。

如何挽救豫酒

有专家建议国资进场

“改制导致的产权不统一和缺乏愿意认真做好白酒产业的投资人,是不少豫酒改制后再次陷入困局的两大原因。”有白酒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品牌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不统一,会大大降低投资者对做好品牌的意愿,而缺乏做好白酒产业的投资者,则导致了“借鸡生蛋”压榨品牌市场价值的做法大行其道,品牌本身也深受其害。

“从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来看,不能简单地认为国有改成民营,就一定能把白酒企业搞活。”杨永华表示,“体制”只是产权性质,并不决定经营后果,决定经营结果的是机制,没有好的管理和分配机制,什么“体制”的企业都做不好。

“在全国白酒市场版图中,2021年营收过百亿的企业大致有: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汾酒、习酒、郎酒、古井、国台、剑南春、牛栏山、劲酒等,其中除了郎酒、国台、剑南春和劲酒之外,其他均为国资控制。”熊玉亮表示,白酒行业硬件投资动辄数十亿,相比于一般的民企,国有资本的优势更加明显。

“白酒行业已经进入资本竞争时代,单纯靠白酒品质和品牌厚度竞争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靠滚动发展的模式,已经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杨永华建议,可以从省级层面组建一家专注白酒产业的国资平台,逐步控股省内有潜力有知名度的白酒品牌,实现豫酒整体发力,也可以在县市的层面成立国资平台,专注本地白酒品牌做大做强。

“国资平台不仅可以给酒企提供直接的资本支持,也会在酒企获得银行授信方面加分。”杨永华表示,白酒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要做大就必须有足够的资本支持。

事实上,白酒行业也不乏类似先例。2017年,经四川省委、省政府同意,正式组建的川酒集团从零起步,在5年时间里,整合酒企263家,目前已成为四川省100强企业、四川原酒20强企业第一名,品牌价值达到619亿元。成立5年来,该公司年均营收增速58%,实现总营收877.6亿元,川酒集团资产从10亿元发展到150亿元,5年增长15倍。

熊玉亮表示,每一个豫酒白酒品牌从诞生到成名,不仅需要持续资金投入,更需要时间沉淀,如果国有资本适时进入,不仅可助推重新擦亮老品牌,对于促进本地产业发展、就业扩张和税收增加都大有裨益。(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春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拖延4年重见曙光?张弓酒厂破产案变破产监

财经

11月19日,拖延4年的河南省张弓酒厂破产重整案件迎来关键时刻,经宁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张弓酒厂的案件类型从“破产案件”变更为“破产

2022-11-28

环球快讯:四方达:子公司拟与公司董事设立

财经

按照协议约定,天璇半导体与方睿拟分别以现金方式出资300万元人民币和700万元人民币,发起设立河南璨然珠宝有限公司(最终以主管市场监督管理

2022-11-28

环球百事通!辽宁省农商银行启动组建,拟合

财经

据悉,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辖沈阳和大连2家市级农商行、28家县级农商行及30家县级信用社。此次参与组建辽宁省农商银行的农信联社分别为北

2022-11-28

播报:吃瓜还是吃粉?汪小菲大S“互撕”,

财经

连日来,随着汪小菲和前妻大S“互撕”戏码的上演,汪小菲母亲张兰也趁此热度直播带货,其中麻六记酸辣粉随之走红,不仅大卖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2022-11-25

滚动:证监会通报:个别证券公司存在岗位职

财经

本次检查覆盖了股权、债券、并购重组等投行业务各条线、全流程。从检查结果来看,各公司基本建立了投行业务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实现集中统一管

2022-11-25

拖延4年重见曙光?张弓酒厂破产案变破产监督案丨极刻

财经

11月19日,拖延4年的河南省张弓酒厂破产重整案件迎来关键时刻,经宁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张弓酒厂的案件类型从“破产案件”变更为“破产

2022-11-28

环球快讯:四方达:子公司拟与公司董事设立合资公司,进军珠宝零售市场

财经

按照协议约定,天璇半导体与方睿拟分别以现金方式出资300万元人民币和700万元人民币,发起设立河南璨然珠宝有限公司(最终以主管市场监督管理

2022-11-28

环球百事通!辽宁省农商银行启动组建,拟合并31家法人行社

财经

据悉,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辖沈阳和大连2家市级农商行、28家县级农商行及30家县级信用社。此次参与组建辽宁省农商银行的农信联社分别为北

2022-11-28

播报:吃瓜还是吃粉?汪小菲大S“互撕”,这款酸辣粉却走红,背后代工厂正冲刺IPO

财经

连日来,随着汪小菲和前妻大S“互撕”戏码的上演,汪小菲母亲张兰也趁此热度直播带货,其中麻六记酸辣粉随之走红,不仅大卖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2022-11-25

滚动:证监会通报:个别证券公司存在岗位职责利益冲突等较严重问题

财经

本次检查覆盖了股权、债券、并购重组等投行业务各条线、全流程。从检查结果来看,各公司基本建立了投行业务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实现集中统一管

2022-11-25

北京农商银行被罚630万,因EAST数据漏报等

财经

11月25日,北京农商银行收到北京银保监局罚单,被责令改正,并给予罚款合计630万元的行政处罚。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为EAST数据漏报及报送

2022-11-25

天天即时:刚刚!央行公布10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财经

10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5832 2亿元。国债发行8271 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6687 3亿元,金融债券发行7660 9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1发

2022-11-25

热点聚焦:外汇局:1-10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95.61万亿元人民币

财经

2022年10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5 3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 15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 59万亿元人民

2022-11-25

中信建投公开致歉!其保荐紫晶存储涉嫌欺诈发行被处罚

财经

11月25日,中信建投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上市公司紫晶存储因涉嫌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拟对其采取行政处罚。作为紫晶存储首次公

2022-11-25

全球视讯!同比增长5%,国家外汇局公布10月份最新进出口数据

财经

11月2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38470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9190

2022-11-25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