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在即,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注定今年高考的不平凡。无论是组考,还是应考,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无形中可能加大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5月7日,教育部在充分分析研判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工作目标,要求各地组考人员要坚持“严防死守、严阵以待、严实作风、严谨细致、严密及时、严肃认真”等工作要求,确保高考各项工作安排不受影响、不被耽误。
高考是国家和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考将高校“选才”和基础教育“育才”紧密相连,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关键纽带,是教育系统每年最重要的大事和要事。各地教育系统都会高度重视、严密部署,全力以赴做好一年一度的高考工作。
高考一直是全社会“强竞争、高利害”的考试评价体系,牵动千家万户。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容易加剧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考生和家长都期望获得好成绩、进入优质高校,高中关注学生的上线率,高校重视生源质量和考生选拔。因此,如何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价值取向,形成合力迎接高考,合力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高考难题,仍然是今年高考改革的核心。
今年的高考生殊为不易,三年来疫情不断反复,尽管各地都努力做到“停课不停学”,不影响高中的整体教学进度,但是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毕竟还是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疫情期间各中学无法提高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资源利用效率,难以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利用不足。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都可能在本次高考中凸显出来。今年考生与往年相比,肯定有不少差异,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做到防疫与高考两不误。疫情防控是今年高考面临的首要问题。所有考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各地的防疫措施。要懂得必要的防疫知识,具备疫情防护能力,要在应考和考试阶段,尽可能地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人员完成清洁消毒、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体温测量等日常工作。并且要学会在紧急情况下,严格遵守各地的防控要求和措施,科学使用各种防护和隔离设施,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不引发疫情外溢或蔓延。
第二,要做到线上与线下学习及时转化。线上教学与线下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差异。尽管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的支持,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伴之间的互助还是大大减少了。再加上“五育”并举的目标很难通过线上教学实现,这对考生应对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考题显然不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试发挥。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线上教学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全国仍然存在一些疫情严重地区,对这些地区考生的应考指导、志愿填报辅导、复习模考训练等,仍然需要在线上进行。
第三,要面对考试模式的变化与创新。我国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目前仍然处于探索之中。比如,从2021年起全国部分地区采用“3+1+2”的新高考方案,是对以前“3+3”高考模式的再发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在考试形式、科目选择、赋分方式、录取模式等方面不断改革与突破。不难预测,2022年的高考将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框架下,借助情境化的命题新模式,引导基础教育强化健康观念、审美能力和劳动精神的培育;也将进一步突破原来文理分科导致的命题路径依赖特征,引入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构建全面覆盖的科学考试内容体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要调整人生规划与专业选择。教育部每年都会修订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的学科专业目录和高职高专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不断规范和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新高考对应的是专业导向下的志愿选报方式,高校各专业的建设水平和选才要求都会在招生活动中予以体现。今年高校也会继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吸引广大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考生要结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充分考虑个人兴趣爱好,也要充分关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把握好人生规划与专业选择的协调和平衡,调整自己的求学方向与专业选择,乐观向上地迎接未来的人生。
第五,要面临评价与录取方式变化。今年高考招生录取模式,将进一步跳出“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框架,增大“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模式,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主要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实现普通高等学校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选拔合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人才的参考依据之一,将在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含劳动教育)等评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凸显发展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价值取向。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采用“院校+专业组”的录取模式,即一所院校的一个招生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按照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开投档录取。这会有效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和高校选拔满意度,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和录取专业满意度。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2022年高考在即,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注定今年高考的不平凡。无论是组考,还是应考,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无形
4月初,吉林省长春市会展中心5号方舱医院传来好消息,在方舱内完成考研复试的小孙已经被武汉大学拟录取。单独腾出一间处置室做复试场地、搭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创历史新高。同时,受当前国内疫情持续多点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并将于2022年
教师和少先队员再上井冈山,重走长征路;师生走进陕西延安梁家河,学习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在北京市朝阳区第四届学校文化节上,芳草地国
2022年高考在即,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注定今年高考的不平凡。无论是组考,还是应考,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无形
4月初,吉林省长春市会展中心5号方舱医院传来好消息,在方舱内完成考研复试的小孙已经被武汉大学拟录取。单独腾出一间处置室做复试场地、搭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创历史新高。同时,受当前国内疫情持续多点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并将于2022年
教师和少先队员再上井冈山,重走长征路;师生走进陕西延安梁家河,学习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在北京市朝阳区第四届学校文化节上,芳草地国
日前,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举行会商会议,研讨深化科学教育有关工作。加强和改进科学教育对于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
湖北经济学院素质班社团开展长达18年的素质教育实验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社团是怎样炼成的。二十条规定是维系素质班18年运转的核心,
今年5月9日至15日,是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南方都市报》通过多个平台对广州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各类家庭教育周主题活动进行超长直播
记者11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近日下达义务教育相关转移支付资金2125亿元(不含教师工资),引导和支持地方落实双减政策,提高义务教育经费
一曰‘旧+新’,继往开来之谓也。也就是说,新时代劳动教育虽有继承性,但又必须是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有新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