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原股份的连年亏损,是否意味着发展前景需打折扣?
撰文丨黄依婷
编辑丨马诗晴
在芯片业,戴氏三兄妹——戴伟民、戴伟进、戴伟立鼎鼎有名,乃业界传奇人物。三兄妹先后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后来都成为芯片业的成功企业家,创立了美满电子科技、硅谷远景等知名芯片公司。
如今,美满电子科技已被翱捷科技收购,硅谷远景被美国铿腾公司收购。戴氏三兄妹的轨迹又重合在了另一家芯片企业——芯原股份。戴伟民、戴伟进任高管,而翱捷科技收购了戴伟立创建的美满科技后,也成为了芯原股份的客户。
芯原的股东背景阵容强大:IDG、英特尔、小米基金均在列,海康威视(002415)和富瀚微(300613)第二大股东龚虹嘉亦有持股;不仅如此,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大基金)当前持股7.98%,是公司第三大股东。如此多知名股东,芯原股份特殊的行业地位可见一斑。
但从业绩上看,其表现并不如其背景般“光鲜亮丽”:2016年以来,连年亏损的态势尚未扭转。芯原股份的定位十分清晰,立志于做芯片设计公司的“服务者”,这种“服务”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为如此多知名投资人看重?芯原股份的连年亏损,是否意味着发展前景需打折扣?
“芯片轻设计”不可或缺
全球化浪潮下,芯片产业链分工愈加明确,“芯片轻设计”概念应运而生。
上世纪80至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其半导体产业随之开始没落。与此同时,台湾半导体崛起。台积电、联电为首的厂商承接了晶圆制造环节工作,标志着全球芯片产业链进一步细化。自此,芯片设计、封装、制造环节不再由一家芯片厂完成,而是可分包给不同专业厂商。
分工直接催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需求,那就是芯片设计厂和负责制造的晶圆厂之间技术衔接与匹配需求。正是这种需求,成为芯片设计服务企业的诞生背景。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keji/4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