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气吞声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故事要从国际空间站说起
北京时间 5 月 31 日凌晨 3 点 23 分,SpaceX DM-2 龙飞船(Crew Dragon)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39A 发射场正式发射成功。约 19 个小时后,载人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开启了全球商业载人航天新时代。
【两名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与三位已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正式见面】
而在这背后,是一场近十年的太空竞争。
忍气吞声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故事要从国际空间站说起。
国际空间站是如今世界上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站,于 2010 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主要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欧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加拿大空间局(CSA)共同运营。
为方便宇航员往返于地面和宇宙空间,经过多年研究,世界上第一种往返于地面和宇宙空间的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美国航天飞机」得以拥有姓名。
1981 年 4 月 12 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执行 STS-1 任务,拉开了航天飞机时代的大幕。虽然“挑战者号”、“哥伦比亚号”分别于 1986 年、2003 年失事,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航天飞机在太空探索史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 年 7 月 8 日上午,“亚特兰蒂斯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是长达 30 年的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的第 135 次升空,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飞行。
此后,美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货物都需要花大价钱购买俄罗斯“联盟号”飞船 Soyuz MS-17 船票(当前一张船票的票价约为 8600 万美元)。“联盟号”由前苏联设计,于 1967 年 4 月 23 日首飞,曾一度成为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的唯一运输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国际空间站出现紧急情况,逃生舱也全是为俄罗斯宇航员准备的,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宇航员则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keji/50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