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辉从伦敦走进赫本时代人文情怀沙龙在上海k11购物中心低调
5月29日,蒋文辉从伦敦走进赫本时代人文情怀沙龙在上海k11购物中心低调揭幕,这是继2019年10月在伦敦亚洲中心(Asia House) “中国式再起步:蒋文辉的藏地视觉志”艺术大展之后的国内首次亮相。此次活动中呈献的二十余幅“藏地系列”油画作品皆创作于2018 - 2019年,灵感源于她在西藏和不丹旅途中的见闻。
本次活动持续三天,蒋文辉坦率而恳诚的绘画,反映科技与艺术的关系的“线上直播”和“体感交互多媒体作品”等话题引起了观众的深度思考。
曲折艺术之路引共鸣 时代造就好机遇
蒋文辉70年代出生于新疆,幼年学画,青少年时期已经展现艺术天赋,奈何在一个只有“铁饭碗”才有安全感的时代里,她被迫放弃理想转而学习中文,90年代初入职场,2014年任职于GE照明全国战略部署总经理的职位,2015年辞职开始学画,以全职画家的身份开启人生下半场。
5月30日,围绕蒋文辉藏地系列艺术批评沙龙上,蒋文辉的故事引起了在场艺术家的共鸣,同时代的嘉宾一起分享了自己曲折执著的艺术追求之路。
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文学博士、画家赵抗卫认为,一个财务自由的艺术家,可以不受市场、名利的诱惑,走自己的路,画自己想画的画。一方面,她不受专业框框的制约,努力表达自己独有的审美与气质,另一方面,她在寻觅与自己气质和情感相契合题材和语言,使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旅德艺术家、王小慧艺术中心创始人,赫本时代总策展人王小慧女士则讲述了自己当时如何忍痛放弃电影之路转而学习建筑。所幸,大家都没有放弃心中所爱,一直小心翼翼保持着艺术的躁动,迎来了艺术的春天。
蒋文辉从跨国企业高级经理人转型为全职画家,正是美学复兴的最佳佐证。像蒋文辉一样在70年代出生并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长大的一代,有许多人不得不出于经济原因暂时搁置他们的曾经的艺术梦想。如今,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红利,越来越多的社会个体通过努力争得了财务自由,从而有能力追逐与生计无关的梦想。对此,蒋文辉不无感慨的说”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与个体的经济状况让我有机会重新追求我挚爱的绘画,实属我的幸运。”
出生于70、80年代的中国人绝大多数在成长阶段就被教导不要去干不切实际的事情以耽误生计。这些‘不切实际’的事情里就包括了唱歌、写诗和画画。据蒋文辉介绍,她身边几乎一半的人,在职场生涯到达自己预期的目标后,都会卸下人生的很多重负,重拾儿时梦想,有专心在家打理花园的,有一天到晚泡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的,有去学声乐的,也有像她这样重新学画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的小情调,注解了我们这个石破天惊的大时代。
作品真诚受肯定 “业余者”更具勇气
“这组藏地油画,使用了写意式的绘画语言,与“稚拙绘画”的风格,塑造了藏地的日常与风光,用准确的色彩构成与稚拙的绘画风格尝试了一种小画幅的观念输出,令观众“感染到那种阳光、纯粹、简单与热情.....在.蒋文辉的绘画里我们看到了印象派画家高更的影子。”围绕蒋文辉藏地系列艺术批评沙龙上,上海美术学院美术理论博士,著名青年策展人宋康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嘉宾的一致赞同。蒋文辉的作品中毫无“匠气”以及所谓的“小心翼翼”,生动而粗犷的笔触,看似未调和完成的颜料,都成为她作品极富有个人标记的特色:艳丽、厚重、自然、质朴。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3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