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药的“补药之长”?
黄芪,本名黄耆。时珍曰:耆,长也。黄耆微黄,为补品之长,故称。
黄芪为常用中药,豆科植物木本植物蒙古族黄芪或膜夹黄芪的根。多年生长 草本植物,高50-100公分。
中药炮制方式
1. 净选与净制:取原中药材去除残渣,尺寸分离,清洗、润透、切薄片,干躁。
2. 蜜黄芪:取炼蜜添加适量水稀释液后,淋入净黄芪中翻拌,闷润,放置炮制器皿内,用慢火加温,炒至深咖啡色、不沾手时,取下晾晒就可以。
辨别关键点
中药材横剖面呈同舟环形且具备车轱辘样的放射性纹;嚼之味甜甜的,有豆腥味。
黄芪的中药材功效
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经。作用:补气血益气固,有利排尿托毒,放脓,敛疮拨毒。主冶:气血虚困乏,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肛脱,大便出血月经崩漏,表虚盗汗,气血虚浮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气血两虚痿黄,内火解渴;漫性肾炎蛋白尿,尿毒症。
常见搭配
1.黄芪常与山参、升麻、柴胡搭配:补气血健脾胃、升阳举陷,治脾胃虚中气下陷的历程泻肛脱、内脏下垂,如补中益气汤。
2.常与山参、白术搭配:补气血摄血,治脾胃虚不可以统引发的失血过多证,如归脾汤。
3.常与白术、抗风等搭配:益卫固表,治表虚盗汗而传染源寒症,如玉屏风散。
黄芪的药用价值
黄芪有增强免疫作用、提高造血机能、抗氧化性、抗应激反应、抗癌、抗脑缺血灶损害、清脑、护肝、调整心率及血糖值、降低血脂等功效。
常见问题:凡表实邪盛,内有食滞,阴虚阳抗,疮疡初起或溃后湿毒尚盛等证,均不适合用。
续篇: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18g,炙甘草9g,山参9g,川芎3g,茯苓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
归脾汤(《重订严氏济生方》):白术、茯神、黄芪、桂圆肉、酸枣仁各18g,山参、甘松各9g,炙甘草6g,川芎、远志各3g。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抗风15g,炙黄芪、白术各30g。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shehui/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