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杨玉璋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合作,对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部分石制工具表面提取到的残留古代淀粉粒进行了植物种属来源和损伤特征分析,首次获取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植物性食物加工工具磨盘磨棒向杵臼组合工具转变的直接证据。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考古断代学》上。
史前人类食物加工方式演变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早在距今2.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人类已经开始使用不规则的石质研磨工具,并在距今9000—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阶段发展到顶峰,形成形态规整、制作精良的磨盘磨棒组合工具。然而,在进入距今7000年后的仰韶文化阶段后,该类工具却快速消失。有研究认为,随着农作物在人类食谱结构中比重的迅速上升,杵臼类具有更高效率的脱壳工具逐渐取代磨盘磨棒成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来的主要食物加工工具。但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上述食物加工方式转变的发生。
安徽蚌埠双墩遗址是淮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阶段的代表性遗址。考古发掘人员在该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同时发现了磨盘磨棒与杵臼两类石质加工工具。研究人员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该遗址出土的6件石器表面古代淀粉粒残留物进行了提取,发现了来自小麦族、水稻、薏苡、莲藕、豇豆属等不同植物种属的古代淀粉粒。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工具表面提取到的淀粉粒种类及损伤特征皆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制作简单粗糙的石质磨盘已不具有研磨功能,且加工对象也较为单一。而杵臼类组合工具则同时具有砸击和研磨两种功能,其加工对象更为多样。最为重要的是,农作物水稻的淀粉粒仅发现于杵臼样品表面。这一发现为距今7000年前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杵臼类工具,由于其更高的脱壳效率,逐渐取代磨盘磨棒成为专门的农作物加工工具提供了直接证据,对研究我国史前先民食物加工工具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据18日发表在微生物研究领域权威期刊《mBio》上的最新论文,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兽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NS2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蛋白
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中心19日在其官微平台通报了一起俄罗斯卫星碎片与中国科学卫星的极危险交会事件。通报称,这颗编号为49863的太空碎片为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15日的猛烈喷发,被称为30年来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瞬间喷出的火山灰云突破对流层顶,形成直径近500
据18日发表在微生物研究领域权威期刊《mBio》上的最新论文,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兽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NS2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蛋白
英国《自然》杂志19日连发三篇论文,来自三个团队的科学家们在开发容错量子计算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验证了硅双量子位门保真度,超越了
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中心19日在其官微平台通报了一起俄罗斯卫星碎片与中国科学卫星的极危险交会事件。通报称,这颗编号为49863的太空碎片为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15日的猛烈喷发,被称为30年来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瞬间喷出的火山灰云突破对流层顶,形成直径近500
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近期实现了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世界纪录提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7日报道,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糖基原料而非石化衍生物,研制出了两种新的聚合物,它们拥有普
制造绿氢的方法之一是电解水,借助催化剂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但目前这一过程需要用到昂贵的金属元素。据美国《每日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
所谓系外卫星,是指围绕太阳系外行星旋转的卫星。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个新的候选系外卫星——Kepler-1708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