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微生物学研究显示,较高的能量代谢率使一个微生物种群能够生活在海床下1000多米深、温度高达120℃的沉积物中。研究结果有助于阐释生物在被认为生命可承受的最高温度下的生存策略。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微生物极其微小,难以用肉眼观察到,但它们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们已知微生物存在于地球的上地壳,但目前关于下洋壳(洋壳是大洋型地壳的简称,是构成洋底的地壳)的信息还非常有限。生活在海底以下的微生物群非常不易存活,因为它们难以获得生长等过程所需的足够碳和能量。
但在另一方面,地表以下的海洋沉积物又被认为蕴含了地球上很大一部分微生物,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之前一支国际考察队钻取了南海海槽俯冲带的沉积物岩芯,以研究这种生境中存在哪些极端生命。研究人员发现,虽然这里最深处的沉积物温度高达120℃,但仍有一个很小的微生物种群生机盎然,不过,这些生物的生存机制此前并不清楚。
基于之前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蒂娜·特鲁德及其同事,在高度无菌的操作条件下开展了灵敏的放射性示踪实验,看看这些微生物是如何在这些沉积物中活下来的。
他们发现,生活在深处、炙热沉积物中的微生物有着极高的能量代谢率,与之前在深海海底发现的代谢很慢的微生物形成了鲜明反差。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微生物种群必须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保持很高的代谢率,才能提供它们修复高温造成的细胞损伤时所需的能量,而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受热会为它们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研究结果对于我们理解地表以下的沉积物环境以及生命能存在的最高温度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微生物学研究显示,较高的能量代谢率使一个微生物种群能够生活在海床下1000多米深、温度高达120℃的
记者2月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中国科大在量子模拟领域获重大突破——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团队基于超冷锂—镝原子量子模拟平台,
据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人类材料和细胞首次设计出功能性3D人类脊髓组织,并将其植入长期慢性瘫痪的动物模
知道了宇宙中恒星级质量黑洞的总数,可以帮助人类进一步理解宇宙巨型怪兽是如何从轻种子黑洞生长起来的,进而可以让人们对恒星演化、星系演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微生物学研究显示,较高的能量代谢率使一个微生物种群能够生活在海床下1000多米深、温度高达120℃的
让失去的肢体再生,目前仍是火蜥蜴或是电影中超级英雄的专属能力。但据近期《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科学家用一种混合药物成
记者2月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中国科大在量子模拟领域获重大突破——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团队基于超冷锂—镝原子量子模拟平台,
据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人类材料和细胞首次设计出功能性3D人类脊髓组织,并将其植入长期慢性瘫痪的动物模
知道了宇宙中恒星级质量黑洞的总数,可以帮助人类进一步理解宇宙巨型怪兽是如何从轻种子黑洞生长起来的,进而可以让人们对恒星演化、星系演
一个由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发现了冰的形成是如何被外部力量塑造的,例如水温。其新发表的研究可能为衡量导致冰融化的因素提供另一种
在过去的三百万年中,人脑的体积增加了大约三倍,从人类谱系中南方古猿的450克大脑扩展到约1400克左右的现代人类大脑,成为生物领域已知的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宣布,他们已经设计出一种新的类似橡胶的固体物质,它具有令人惊讶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现在在它的新家—在围绕太阳的轨道上,将能够观察一些最遥远和最古老的星系。尽管它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开始收集
对一个人来说微甜的食物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非常甜,那么食品和饮料公司如何客观地确定某样东西究竟有多甜?一种实验性的新"生物电子舌"有一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