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转录水平激活表达的Ms2蛋白通过促进TaRomo1蛋白的多聚化抑制TaRomo1蛋白活性,从而特异性地降低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中活性氧(ROS)信号水平,最终导致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在发育早期败育。该研究揭示了ROS是调控植物发育的重要信号分子,并且发现了植物发育信号ROS调控的新机制。日前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据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孙加强介绍,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是我国优异和珍贵的小麦基因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整个花药在发育早期停止发育进程,因此其雄性不育比较彻底。2017年作科所贾继增研究员和孔秀英研究员的研究团队发表在《自然·通讯》的研究发现,一个转座子跳跃,使得原本不表达的Ms2基因在太谷核不育小麦雄蕊中特异激活表达。然而,激活表达的Ms2蛋白如何导致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败育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创制了小麦品种偃展1号背景下的ms2突变体,并检测了它与对照植株在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ROS水平动态变化情况,发现激活表达的Ms2蛋白显著降低了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和组织培养再生过程中ROS积累水平,从而导致花药败育和抑制组织再生。进一步研究表明,太谷核不育小麦中激活表达的Ms2蛋白定位于线粒体中,能与TaRomo1发生物理互作,抑制其多聚体形成。该蛋白关键位点突变可以破坏Ms2和TaRomo1之间的物理互作,从而恢复ms2突变体的不育表型。该研究揭示了花药特异激活表达的Ms2蛋白导致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败育的分子基础,并且发现了Ms2参与调控植物发育信号ROS的新机制。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孙加强和孔秀英为文章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刘杰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副研究员夏川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及人才工程等项目资助。(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标签: 研究揭示 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败育 分子机制 小麦花药败育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转录水平激活表达的Ms2蛋白通过促进TaRomo1蛋白的多聚化抑制Ta
记者28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所属702所近日圆满完成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多机并联静动联合试验,有力支撑了该型火箭研制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转录水平激活表达的Ms2蛋白通过促进TaRomo1蛋白的多聚化抑制Ta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研究揭示了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近日在毫秒脉冲双星领域获得了新进展,解释了极低伴星质量黑寡妇脉冲星的起源问题。国际科学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记者28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所属702所近日圆满完成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多机并联静动联合试验,有力支撑了该型火箭研制顺
为了达到量子计算机能够满足其预期性能潜力的程度,需要开发大规模的量子处理器和存储器。要做到这一点,精确控制量子位至关重要,但控制量
据28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展示了一种新的超声波贴纸设计,这种可贴在皮肤上的邮票大小的设备,可提
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发论文称,他们借助石墨烯堆叠技术,制造出一种新型纳米皮氏培养皿,以进一步了解液体如何改变固体的行
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化学物质是控制毛囊细胞何时分裂、何时死亡的关键。这一突破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秃顶,而且最终还能加快伤口愈合,因为毛囊
据最近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发现,控制基因表达的两种调节机制,即昼夜节律和多能网络,对长寿至关重要。这些发现对于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6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在《癌症预防研究》杂志上撰文指出,每天补充30克抗性淀粉(相当于食用两根不太成熟的香蕉)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