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促核电重新“受宠” 积极调整核电政策

2022-09-22 10:10:40   来源:科技日报

身处能源危机和气候目标的夹缝之中,包括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重新燃起了对核电的兴趣,纷纷积极调整核电政策:或延长现有核反应堆的使用时间,或更早地建设新反应堆。

但专家指出,发展核电也面临灾难事故的风险以及尚未解决的核废料难题,同时,核电站建设周期长,存在“远水无法解渴”的问题。

日本或建新核电站

外媒在报道中指出,在严重阻碍核能发展的福岛灾难过去11年后,关于核能的风向正在日本发生转变。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日本政府正在考虑未来建设“配备新安全机制的新一代反应堆”,这既是为了实现碳中和,也是为了应对俄乌冲突以来一直影响日本的电力和天然气价格飞涨。日本现在设定了到2030年核能发电量占其总发电量20-22%的目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本正考虑重启一些核电站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如果经过相关升级并通过监管机构的安全检查,一些核电厂或许能够在其40年运行寿命的基础上再发电20年。

日本政府的最新举措对于一个去年只有不到4%的电力来自核能的国家来说是在走回头路,因为在2011年以前,54个反应堆提供了日本30%的电力。2011年,一场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海水冲入福岛第一核电站,引发了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灾难,自此以后日本一直在减少使用核能。

日本自然资源和能源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6日,日本有7座核反应堆运行,另有3座在维修。

欧洲多国调整核能政策

能源危机及俄乌冲突当前,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也开始积极调整核电政策,或延长现有核反应堆的使用时间,或更早地建设新反应堆。

比如,原本正在放弃核能的比利时和德国调整了相关政策。

据法国24电视台报道,比利时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发表声明称,比利时决定将退出核电的时间延后10年。另据“德国之声”报道,早在2011年,比利时曾计划于2025年全面退出核电。比利时目前有两座核电站,共7座核反应堆。

此外,本该在今年底关闭最后3个核电站的德国也打破禁忌,因为其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早在2月就认为,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推迟关闭可能是“合情合理的”。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多个核电站2023年仍然可能会并网发电。

荷兰计划新建两座核电站。2021年12月,荷兰发布2025年前新联合政府计划称,本届政府将新建两座核电站,现有博尔塞勒核电厂核电站也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运行更长时间。荷兰政府2025年前将为新核电站建设提供5亿欧元财政支持。

英国政府提出到2050年将核能发电装机容量从现在的7吉瓦增加到24吉瓦,满足国内25%的电力需求,并计划增加多达8个反应堆,还将设立一个1.2亿英镑的核能启用基金

法国则计划2050年新增25吉瓦核电装机。根据马克龙的竞选计划,法国将坚持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到2050年建成至少6座第三代核反应堆,首座新反应堆计划于2028年开工,于2035年投运,法国还将就建造另外8座核反应堆进行研究。此外,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符合条件的现有核电站使用期限将延长至50年以上,预计到2050年,法国将新增25吉瓦核电装机容量。

仍受几大因素制约

目前,全球32个国家所发核电占全球电力10%。2021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自福岛事故以来首次调高预测:在最好的情况下,到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翻一番。

尽管如此,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科学家们承认,“未来核能的部署可能会受到社会偏好的制约”,发生灾难事故的风险,以及尚未解决的核废料问题仍将导致民众意见出现分歧。

此外,核电项目存在建设周期长、审批复杂、建造技术难度大的特点,发展核电意味着巨大的研发、投建和维护成本,因此各国目前已公布的核电规划最终能否落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有关专家指出,“人们现在谈的是中期解决办法,核电站建设周期长,远水解不了渴,无法解决目前及中期市场紧张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标签: 能源危机 促核电重新受宠 重新受宠

相关阅读

能源危机促核电重新“受宠” 积极调整核电

科技

身处能源危机和气候目标的夹缝之中,包括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重新燃起了对核电的兴趣,纷纷积极调整核电政策:或延长现有

2022-09-22

首个行星防御任务即将执行 NASA拟用航天器

科技

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行星防御任务即将执行。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0日报道,执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

2022-09-22

科学家:仿生无人机实现空中建造3D“楼阁”

科技

英国《自然》杂志21日发表的一篇工程学论文,英国科学家团队展示了一组受动物启发的飞行机器人,可以在飞行中建造3D打印结构。未来的飞行机

2022-09-22

内蒙古新增野生栽培草品种 可在适宜种植区

科技

记者9月19日从内蒙古科技厅获悉,由蒙草生态环境集团(以下简称蒙草生态)选育的三河偃麦草和巴尔虎草木樨状黄芪野生栽培品种,通过内蒙古自

2022-09-21

科研团队:3D打印创建最高比强度钛合金 有

科技

澳大利亚工程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撰文称,他们首次使用3D打印方法,获得了迄今比强度最高的钛合金,这是航空航

2022-09-21

能源危机促核电重新“受宠” 积极调整核电政策

科技

身处能源危机和气候目标的夹缝之中,包括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重新燃起了对核电的兴趣,纷纷积极调整核电政策:或延长现有

2022-09-22

首个行星防御任务即将执行 NASA拟用航天器把小行星撞离轨道

科技

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行星防御任务即将执行。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0日报道,执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

2022-09-22

科学家:仿生无人机实现空中建造3D“楼阁”

科技

英国《自然》杂志21日发表的一篇工程学论文,英国科学家团队展示了一组受动物启发的飞行机器人,可以在飞行中建造3D打印结构。未来的飞行机

2022-09-22

内蒙古新增野生栽培草品种 可在适宜种植区域范围内推广

科技

记者9月19日从内蒙古科技厅获悉,由蒙草生态环境集团(以下简称蒙草生态)选育的三河偃麦草和巴尔虎草木樨状黄芪野生栽培品种,通过内蒙古自

2022-09-21

科研团队:3D打印创建最高比强度钛合金 有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医学等多领域

科技

澳大利亚工程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撰文称,他们首次使用3D打印方法,获得了迄今比强度最高的钛合金,这是航空航

2022-09-21

研究人员:“长寿开关”端粒新结构发现 将有助于了解衰老和疾病

科技

在物理学和微型磁铁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端粒DNA的新结构。端粒被视为长寿的关键,它们保护基因免受损害,但每次细胞分裂时都会变

2022-09-21

韦布望远镜发布首张火星照片 更好地了解火星的大气层

科技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9日报道,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近日发布了其拍摄的首张火星红外图像,捕获了整颗行星的大气数据,这将帮助天

2022-09-21

研究指出:“洞察号”听到流星体撞出的“声音”

科技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洞察号着陆器探测到了火星上由流星体撞击事件引起的地震波,并由火星

2022-09-21

新光治疗系统克服抗癌难题 相关论文发表在《化学通讯》期刊上

科技

治疗癌症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光解封系统的光动力疗法,在这种疗法中,光被用于在肿瘤处原位激活抗癌剂。然而,合适的药剂必须在可见光下稳定,

2022-09-21

研究人员:自下而上的生物工程突破 两种细菌创造活体合成细胞

科技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人员在合成生物学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设计了一个系统,该系统能执行活细胞的数个关键功能,包括产生能量和表达

2022-09-21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