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近期联合纽约大学、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大学等机构,为在我国云南元谋新发现的小型猿类化石提供了已知最早长臂猿的证据。论文发表在国际人类学期刊《人类进化》上。
长臂猿科现存20种,主要生活在中南半岛的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我国华南和东南亚。在我国境内现仅存4至6种。
“被命名为元谋小猿的小型猿类,把长臂猿化石记录向前推至700至800万年前。”研究项目负责人、昆明动物博物馆研究员吉学平介绍,他们详细描述了收藏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元谋人博物馆、昆明动物博物馆的元谋小猿牙齿,以及新发现的不完整左下侧面骨化石,多个特征指示其可能是所有现生长臂猿的祖先。根据牙齿大小计算,元谋小猿与现生长臂猿平均体重相近,约为6千克。
在一次野外调查中,吉学平发现了幼年元谋小猿面骨这一关键标本。他多次到昆明动物所标本库与现生长臂猿头骨进行对比,并通过高精度CT扫描,确认标本属于长臂猿类。2018年,又邀请纽约大学人类进化中心教授泰瑞·哈里森及其他合作者,对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元谋人博物馆过去30年来收藏的出自元谋的长臂猿牙齿标本开展研究,首次得知长臂猿祖先类群面部特征的信息。尽管标本稀少,但经过细致分析研究,证实元谋小猿是现生长臂猿的晚中新世时期最可能的直接祖先。
泰瑞·哈里森认为,元谋小猿的发现,填补了东亚小型猿类进化史的一段空白。遗传学研究表明,长臂猿从人和猿共同祖先的支系分化出来的时间,距今约2200-1700万年,而冠长臂猿类祖先分化的时间距今约800万年前。
新发现与此前在云南昭通发现的金丝猴最早祖先——中猴化石的证据表明,分子证据与化石证据推断的物种起源时间基本吻合,古生物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可以相互印证。“但关于长臂猿科的演化,目前还有1000多万年的‘缺环’有待发现。”吉学平说。(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27日,笔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及其合作者通过研究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提出草地可持续管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7日发表一项最新技术成果,美国科学家团队描述了一种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AI)相结合的技术,该技术能筛选出锂离子电
27日,笔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及其合作者通过研究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提出草地可持续管
美国物理学家创造了一种自组装粒子的新方法,这一进步为在微观层面构建复杂和创新材料开辟了新途径。这一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新突破,主
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证明了在二维材料中存在一种奇异的电子态——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7日发表一项最新技术成果,美国科学家团队描述了一种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AI)相结合的技术,该技术能筛选出锂离子电
综合外媒报道,北京时间今天早上7时14分,在人类对行星防御的第一次测试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的航天
脊椎动物的大脑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器官,控制着动物的行为、情感和记忆。人类大脑有860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彼此之间相互连接,赋予了大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网站近日消息称,俄罗斯研发出用于太空作业的增强现实系统。增强现实系统的原理是向人提供视觉数据,从而补充所处环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开发出一组隶属派生吩噻嗪的新型抗氧化剂,有望在医学领域以及食品和化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可在活细胞内无线操作的微型天线,该天线具有实时监测甚至指导细胞活动的潜力,为医学诊断和治疗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